中国日报11月25日电(记者 赵磊)11月24日清晨,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约36.5分钟后,探测器与火箭分离,进入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40万公里、倾角约21.3°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的收官之战正式打响。
嫦娥五号任务的目标是获取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整个过程包含11个飞行阶段,过程复杂,关键飞控过程环环相扣。其中,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以及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在我国都是首次,控制策略相互制约,轨道控制实施难度大。此外,嫦娥五号任务关键控制多,对应急控制和轨道重构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由四器串联而成的探测器不仅数量多、姿态变化频繁,而且信息传递关系复杂,在数据处理和多目标控制等方面对飞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应对诸多新变化新挑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织与参试各测站进行了天地对接,对天地接口进行了检查确认,分别组织进行了2次无线联试,对任务飞控过程进行了全覆盖检验。今年以来,北京中心进入了最后的紧张准备阶段,内场遥操作联试、内部联调、任务全程及关键飞控过程协同演练等工作按计划展开,确保了任务实施过程的正确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