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山东11月24日电(记者 孙汝)22日,中央网信办“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山东站媒体采访团来到山东枣庄市,探寻其扶智脱贫改善乡村面貌所取得的成效。
扶贫项目“牵手”石榴产业 生态农业观光让游客“榴”连忘返
图为枣庄峄城区榴城文旅消费扶贫产品展馆内展示的石榴。 孙汝 摄
榴城文旅公司打造的“榴礼”品牌系列产品,通过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创意开发包装石榴系列产品,发挥商贸流通等物流服务网络和绿色通道作用,向全国统销统供特色扶贫产品。
峄城区大理峪石榴休闲庄园是峄城区榴园镇与底阁镇“联镇共建”的扶贫项目。一棵棵石榴树,从育苗到种植再到采摘,种植户们接受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石榴产业带动两镇近4000人实现了稳定长久脱贫。
图为峄城区大理峪石榴休闲庄园。 孙汝 摄
近年来,当地先后整合2017年入资丰源集团等11个产业项目资金602.4万元,统筹2020年各级扶贫资金181万元、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共计933.4万元,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多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整套脱贫致富“组合拳”打下来,大理峪的区域近郊游品牌不断做靓,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全面巩固。正因选择了一条以石榴产业为中心,石榴产业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大山里的小镇群众不需要背井离乡就能增收致富。
葫芦上雕出“福禄”经,特色旅游趟出村民脱贫致富路
图为制作者王超在葫芦上烙画。 孙汝 摄
交通闭塞、进出困难、地广人稀、树多村穷,这曾是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葫芦套村的真实面貌。过去葫芦套村的村民主要依靠种植花椒、核桃、板栗、玉米等为生,曾是枣庄市级贫困村。如今,葫芦套村依托生态资源的丰富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打造出葫芦种植、采摘、观赏等特色乡村景观,外地打工村民纷纷回乡创业,许多客商也纷纷涌入这里寻求投资合作。
为突出葫芦文化在景观、设施中的应用,村里不仅建起了葫芦景观长廊,还设有一处福禄文化艺术馆。文化艺术馆中展示了3000余件葫芦烙画、押花、雕刻、彩绘等多种工艺制成的艺术品,并吸引了一批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家和爱好者进驻,还有人专门讲解葫芦文化以及工艺品制作过程。
从“穷命庄”到“兴隆庄”看石头房里的村民如何脱贫
图为村民在磨豆浆。 孙汝 摄
建村200多年,从“穷命庄”到“兴隆庄”,再到现在家家户户搬进二层小洋楼的新村社区,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的村民们以前那段贫穷到说不上媳妇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如今,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老村的石头房子帮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图为翼云石头部落旅游村的“脚印水街”。 孙汝 摄
为了彻底扭转贫困的局面,近几年,枣庄市山亭区尝试对这里进行保护性开发。当地政府对旧村实施了整村搬迁。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1.2万平方米安置房,将全村102户原村民全部搬迁到水、电、路设施齐全的小康楼,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同时,再着力把村庄旧址塑造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更好地发挥其资源性效益。
“爱心超市”扶贫也扶志,“小积分”推动脱贫“大变化”
图为水泉镇青莲村“美好生活互助会”第五小组组长王广付在“爱心超市”外。 孙汝 摄
位于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的青莲村,由青莲自然村和桃花蒋自然村组成。六百多人的小镇上,有20家贫困户在这里生活。
长期以来,这里的扶贫模式都是采取给钱、给物的老办法,不少贫困户都存在“等、靠、要”思想。如今,“美好生活”互助会的成立,还有枣庄市第一家“爱心超市”的设立,正源源不断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树立起自我脱贫、我要脱贫意识,实现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
第五小组组长王广付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除了打扫家里的卫生还会打扫村里的卫生,“我们贫困户接受了很多帮助,也应该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