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拧成一股绳 没什么事办不成(扶贫手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11-24 05: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5年8月,我受组织委派来到杏花乡高升村任第一书记,5年扶贫路,虽然艰辛,但更多的是充实和自豪。

想要让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户如期脱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需要发动村里党员干部,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刚到村里时,我们发现,个别村干部值班不在岗,少数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部分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淡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意愿不强。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多次开会研究,达成共识:通过党建引领,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此后,每个月村党支部都召集村里党员召开一次会议,在重温入党誓词、缴纳党费等议程后,大家针对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讨论。我们还邀请村民参会,他们积极性很高,虽然有些不是党员,但也能在会上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干部群众为村里谋发展的热情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干劲,我们组织全村党员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员、部分贫困户到县工业园区参观,到邻县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67岁的党员汪德和去了直说,长见识!大家也确实感到,和其他地方比起来,我们过于安于现状,还是得加把劲!

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投资69万元,建成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产业扶贫等工作的开展更为顺畅。

乘势而上,我和工作队员们深入分析高升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同村两委干部广泛走访座谈,抓好富民产业培育等扶贫措施。经多方争取筹措项目资金,村里建起了560亩油茶基地;引进红泰羊养殖公司,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扶贫33户,连续5年每户分红2000元;建成315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元,有40户贫困户享受光伏发电扶贫政策,每户每年可获得3500元收入。

村集体年收入从2016年的几千元增加到2019年的2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村里环境大变样。

最近,贫困户耿宏文的儿子结婚了,邀请我到他家喝喜酒。两年前,老耿儿子在外打工时谈了一个女朋友,人家嫌他家住在穷山沟里,不愿嫁过来。如今,村里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通往老耿家门口主干道路面也得到修缮,路灯亮起来了、门前屋后干净整洁。老耿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一看,村里的变化打动了她。

通过5年驻村帮扶,我切实感到,我们做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干群拧成一股绳,没什么事办不成。

(本报记者 范昊天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4日 19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