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眼中的津巴布韦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津巴布韦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17 11: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银杏叶染黄北京街头的时节,蓝花楹也把哈拉雷装扮成紫色的海洋。这种高大的乔木在津巴布韦很常见,雨季来临前紫花开满大街小巷,让人总想拍照发朋友圈。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在津巴布韦呆过,一定会留恋那里舒适的气候、明媚的阳光和淳朴的民众,八成也会为一天三遍停电、隔三岔五加不到油而挠头。

即使你从没去过那儿,也一定听说过维多利亚大瀑布,还有史上最大面值的钞票。大瀑布得益于自然的鬼斧神工,千百年来一直横亘在赞比西河上。巨额钞票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的恶果,代表着十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明信片上的津巴布韦和新闻稿里的津巴布韦,常被渲染上截然不同的色彩。在多数人眼里,这是个遥远而神秘的非洲国度、充满异域风情的旅游胜地。在某些戴有色眼镜的西方人眼里,这又是个破败的“面包篮子”、典型的 “失败国家”。

中国人对津巴布韦有着特殊的友好感情。津独立当天就同中国建交,中津携手走过了40年春华秋实。中国人看津巴布韦,不免多了几分历史的厚度、现实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

从“反殖民”到“反干涉”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为津巴布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许多津政要都有过在华接受培训的经历。时隔多年,他们中不少人仍对这段往事津津乐道,毫不讳言自己是“解放军编外战士”。

津巴布韦直到1980年4月才赢得独立,在非洲国家独立解放浪潮中是为数不多的“80后”, 足见其反殖斗争之艰苦卓绝。

和中国人一样,独立后的津民众也怀着一个朴素的梦想——过上好日子。津民众爱好和平、性情温和、重视教育。独立以来,这片土地上从未发生过战乱,成年人识字率在地区名列前茅。他们有资格、有理由通过努力过上好日子。

但有些人显然并不这么想。当穆加贝政府2000年推动“快车道土改”时,英国、美国等少数国家不高兴了,觉得改革动了白人农场主的“奶酪”,愤而对津施加单边制裁。

土改固然难言彻底成功,但制裁更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令津陷入困顿。长期以来,中国同广大非洲国家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呼吁解除对津非法制裁,美西方对此置若罔闻。

2008年,津巴布韦大选后局势生乱。美、英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津实施制裁,中国联手俄罗斯、南非否决了美、英提案。

同样,津方在事关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也予以坚定支持。这倒不单纯是投桃报李。事实上,中津都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主张维护多边主义,都反对外来干涉,也都致力于走自主发展道路。两国长期并肩奋战,确实有很多共同语言。

从烟草到柑橘

津巴布韦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盛产黄金、钻石。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于是脑补出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去津巴布韦,为的就是“淘金”、“挖钻”。

这种把当年殖民者的行径强安在中国人身上的作法,充分显示出某些人想象力过于丰富。但凡对中津贸易有所了解,都不会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

就拿去年来说,13.43亿美元的中津贸易额中,中方进口了9.74亿美元,这其中烟草又占了大头。

津巴布韦出产的烤烟烟丝以品质卓越而闻名遐迩,原先主要出口英国。津英交恶后,双边贸易大幅下滑,津烟草加工企业眼见就要破产。幸好中国企业家来了,他们看中了津高档烟丝,决定添加到国产名牌香烟中去。今天,中国已经稳居津烟草第一大买家,津烟草也占据中国进口烟草半壁江山。

烟草贸易的成功故事绝不是孤例。中非棉业在津推广“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每年都向国内出口数万吨皮棉。

林波波河北岸是津巴布韦的柑橘主产区。长期以来,那里的农民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一河之隔的南非,同样品种的柑橘可以出口到中国,而津巴布韦的柑橘却只能自产自销?

两国农业和质检部门很快就此进行商谈,就柑橘输华事宜初步达成一致。也许过不了多久,中国市场上就能看到产自津巴布韦的柑橘。

从玉林火车站到威尔金斯医院

蒙亚是一名津巴布韦留学生。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他正在广西玉林一所大学读书。就在其他国家留学生都惦记着赶紧回国时,蒙亚却主动请缨留在玉林火车站当志愿者,为车站设施喷洒消杀液,为进站旅客测量体温。

“我想尽我所能阻止疫情传播,所以我自愿留在火车站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蒙亚自豪地说。

蒙亚说出了很多津巴布韦朋友的心声。在中国疫情最吃劲的时候,上到姆南加古瓦总统,下到各界群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向中方表达慰问支持。即使津自身也很困难,仍然想方设法提供帮助。

威尔金斯医院是哈拉雷最大的传染病医院。新冠疫情在津发生后,这里被政府指定为定点医院专门收治新冠患者,但因为容量有限、设施陈旧而难堪重负。津第二个确诊病人入院后,就因未能及时用上呼吸机,遗憾错过抢救机会。

危急关头,在津中资企业慷慨出资,对医院进行升级改造,还积极捐赠医疗器材和物资。中津施工人员昼夜施工,用“中国速度”建成了津巴布韦“火神山”,改造后医院病床数翻了一番。

中国政府多批次向津方提供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赴津指导当地抗疫工作,中国地方、企业也纷纷提供捐助。中国还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机构合作,向津提供粮食援助,帮助津克服粮食短缺困难。

疫情期间,由于人员、物资难以及时到位,不少工程进度放缓。但中国企业仍克服一切困难,确保重大合作项目不停工,力争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不久前,一架包机从四川成都出发,满载江苏国际、中国电建的复工复产人员,飞往津巴布韦。

从“梦想秀”到《非洲遇见你》

津巴布韦从不缺少青年才俊,缺少的是展现他们才华的舞台。从2015年起,津华人社团、中国驻津使馆同津方连续5年合作举办“梦想秀”活动,在当地引起轰动。

为了让中国民众领略津巴布韦青年人的艺术才华,中方前后三次组织在“梦想秀”中获得优胜的草根明星,组成津巴布韦“青年梦想艺术团”,在中国多地进行访演,赢得热烈反响。

类似“梦想秀”这样的交流活动还有很多。过去十年间,双方20多次互派演展团组参加对方举办的重大艺术节,包括中非文化聚焦、欢乐春节、中华文化非洲行、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哈拉雷国际艺术节等。

2018年,首部全程在非洲拍摄的电影《非洲遇见你》在中国公映。这是一部以反盗猎为主题的冒险爱情片,讲述了一位上海广告公司的年轻女总监,来到津巴布韦后经历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的旅程,收获了爱情也改变了自己。

也是在2018年,津政府宣布给予中国赴津游客落地签待遇。

下个蓝花楹盛开的时节,我在津巴布韦也许能遇见你!

本文作者为自由撰稿人费思楚。

 

 

(费思楚)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