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区块链”如何为外贸企业融资

来源:新华网
2020-11-15 08: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看“区块链”如何为外贸企业融资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看“区块链”如何为外贸企业融资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区块链是当下最时髦的科技词汇之一,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大手笔投资区块链技术,金融主管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

201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金融服务融合在一起,逐步培育外汇领域跨境信用服务体系。

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外贸行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大多数,对于它们而言,企业信用可信度不足、获得融资难,而且融资效率低、周期长。

同时,如何为这些从事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有瓶颈。“银行缺少审核贸易融资背景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而且银行间信息割裂,容易出现重复融资或超额融资问题。”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地方分行的相关负责人说。

破解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恰恰是区块链技术的特长。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其特点就是“诚实”与“透明”。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我们建立了外汇、税务、银行等部门以及相关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以实现资金收付、质押物凭证等多种信息共享协作。”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数据上看,2020年6月,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之后,截至2020年10月31日,自愿参与的法人银行超过270家,服务企业家数超过51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5%。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金额折合526.9亿美元,融资放款笔数超过6.2万笔。

浙江当地一家从事外贸灯饰的企业负责人说,区块链让企业做了“减法”,不再需要提供资金流水和年度报关总量作为证明,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在重庆,平均每笔融资业务需要校验出口信息近66份,最复杂的一笔甚至涉及1138份,使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后单证核查时间从0.5至2个工作日缩短至20分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这条便利外贸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空中航线”,更是因“无接触”办理为企业正常开展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申请了一笔200多万美元出口发票融资,涉及近80份贸易单据,没想到2小时银行就放款了,银行借助了区块链平台,用批量核验功能2分钟就完成了关单核验。”沿海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外汇局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融资放款金额363.98亿美元,约占试点以来融资金额的69%。

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冲击很大,企业的融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在“无接触”的环境下,线上金融服务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了放大。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银行自身业务深度融合,也助力银行业务优化和创新。例如宁波银行依托区块链平台提供的进出口规模等信息,推出纯信用的融资产品,免抵押、全线上,在线申请、自动审批,最快10分钟到账。

“未来还将根据企业和银行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展平台应用场景,进一步便利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办理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业务。”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