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斤花椒背后的精准扶贫(一线行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11-09 08: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扶贫是一项重实际、看长远的系统工程,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也要耐心扶持,培育市场

一通电话,设在村里的供销社收购点就派人上门取走自家的5斤花椒,再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这让中五井村的吴俊平老人直呼想不到。在过去,小商贩不来,拿到集市又太远,家里的农货只能自产自销。

5斤花椒不多,却是电商扶贫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真切变化。

一年多前,我来到山西长治平顺县担任县长助理。凭着工作经验,我信心满满:只要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脱贫自然不成问题。

然而,现实还是给我上了一课。平顺地处太行山西麓,种植庄稼只能见缝插针,很难发展规模化农业,更谈不上让农产品走出深山。

在走访中,我发现,这里小众农产品种类多、质量高。如果能用好电商平台,满足多样化、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劣势反而可能转化为优势。

2019年2月,在平顺县供销社的支持下,当地几位农民联合成立了万担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购点设在村里,村民家里的花椒、大豆等农产品都能拿来卖,再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山里的农产品有了好销路。

可刚开始没多久,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做电商也做不好。”紧接着直播带货时,又有不少网友反映主播方言太重、听不懂。困难接踵而至,我也逐渐意识到,扶贫要从帮着干转向带着干,必须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

不会讲普通话,我就一句一句教;不懂电商,就买来书一点一点学。渐渐地,村民们出镜直播不露怯了,介绍产品时也能侃侃而谈。有了这支电商先行军,我又带着大家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改进包装、注册分类商标,当地农产品渐渐有了知名度。去年9月17日,“万担粮”第一次参加公益直播,仅大红袍花椒就卖了50万元。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电商队伍中。

今年2月,平顺县顺利脱贫摘帽。一年多的电商扶贫实践,让我更加明白,扶贫是一项重实际、看长远的系统工程,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也要耐心扶持,培育市场。看准方向,细心培育、精心呵护,带领群众一起干,就能让产业扎下根,早日开花结果。

(作者为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扶贫干部)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9日 13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