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们,有了新出路!

俯瞰横断山脉的东北缘,峰峦叠嶂,河谷幽深,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一条条通村公路修到了四川各地的山村里,也在2019年修到了阿布洛哈村。

“悬崖村”们,有了新出路!

来源:人民网 2020-11-05 00: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俯瞰横断山脉的东北缘,峰峦叠嶂,河谷幽深,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起伏的地势,蜿蜒的山道,陡峭的悬崖,6.04万平方公里的凉山面积,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有20多座。大自然给凉山州留下了壮美的风景,也给这里的人们生产生活设下了天然的阻碍。

2020年四川省剩下20万贫困人口,其中有17.8万在凉山。7个未脱贫的贫困县、300个未脱贫的贫困村,全部在凉山。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凉山拼了!

全新的大凉山,来了!

打通脱贫路,搬出大山摘穷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自古以来,四川就被贴上路难行的标签。路不通,很大程度制约着山区百姓的出行与致富。

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一条条通村公路修到了四川各地的山村里,也在2019年修到了阿布洛哈村。

阿布洛哈村成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

阿土列尔村,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悬崖村”。17条藤梯构成的“路”不安全,也不能支撑全村人的生活生产发展所需。

2020年5月,“悬崖村”84户精准扶贫户陆续搬进集中安置点,住进新房,开始山外的新生活。

几年下来,凉山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万多户、35万多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0%。

走稳发展路,巩固成效不返贫

位于安宁河谷北端的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红色革命老区,“彝海结盟”遗址所在地。

2016年,全村11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村里有了宽敞的道路、完善的设施,教育和医疗条件也不断提高,日子越过越好。

然而,脱贫只是第一步。

贫困村的书记告诉我们,脱贫后,村民思想上已经有了转变,知道自己去规划未来。“如今,村子刚有了一点起色,不能搞砸。”

千万条小康路,舍得下力就能富

不缺致富路,只要肯实干。

德昌县的50亩石榴基地内,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良好的生态将神奇大地上的农作物转换成了“真金白银”。

冕宁县葡萄种植户的阳光玫瑰已经成熟,被一辆辆卡车运向全国各地……

2018年以来凉山贫困发生率下降7.9个百分点,较全国、全省同期降幅分别高出4.5、4.6个百分点;

2019年,凉山州1个县(市、区)、2个乡镇、32个村跻身四川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榜单;

2020年,等待摘帽的7个县、300个村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身份。

凉山人的生活,也和火把节的火一样,越过越红,越来越旺。

来源|人民网 罗华 彭博 唐嘉艺 高红霞 李平 朱虹 姚媛 邸敬元 万能 王洪江 赵祖乐

(人民网)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