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举办 “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现代化”论坛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举办 “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现代化”论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1-03 10: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3日电(记者 邹硕)10月31日,以“面向新百年的‘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高层论坛共设四场分论坛,涵盖“‘十四五’成都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新时期领导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现代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四大热点议题。其中,分论坛三——“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由公管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SDG研究院)承办、保乐力加中国支持。

本分论坛邀请科学技术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SDG研究院联席院长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香港环境局前副局长潘洁,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保乐力加中国公共关系与传播副总裁王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出席,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SDG研究院副院长朱俊明主持。

首先,薛澜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与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这重要的时间节点,以本次分论坛为契机,联合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攸关重要。他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不仅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所体现的三大维度挑战,同时也是“十四五”时期政府与多方协同治理,实现可持续战略的重要抓手。他希望,通过本次分论坛,分享各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上的成就与挑战,共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凝聚致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力量。

随后,黄晶做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主题发言。他现场回顾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家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并强调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愿景及现实要求。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极为艰巨,这需要我国在国家发展战略、清洁技术、绿色消费等方面实现变革;同时,未来人类文明延续也需要一场新的革命——即可持续革命,以全力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潘洁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报告中,指出国家设立大湾区旨在实现我国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她指出,大湾区发展背后共有5个维度动力和10个指标,并以此对标世界三大湾区。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当前面临协同发展挑战,尤其在一国两制三法域情境下的现实瓶颈。因此,大湾区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在治理体系上大胆创新与改革,包括决策、法律、执行、监管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柴麒敏做题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贡献及“十四五”规划展望》报告。他分享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演化,以及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治理多边进程。尤其中国在全力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所做的努力,也彰显中国积极且卓有成效地推动新型大国外交。他提出加强国家气候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包括制定引领性达峰行动计划,聚焦重大领域协同、融合与创新,推动低碳技术与模式创新等。

王珏在《好时光,好地方——保乐力加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中,强调企业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贡献,并以保乐力加自身行动为企业案例,分享了保乐力加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行动举措,例如开展可持续农业、集团内部禁塑令等。她认为,这些行动举措对助力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研究价值。

朱旭峰分享了其团队《中国企业推动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研究》设计——构建一套追踪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公益捐赠行为的综合指标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定量统计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为,尤其是公益捐赠行为,进行整体评价。从企业SDGs公益捐赠数据中分析,疫情期间企业捐赠画像、大额捐赠企业历年SDG捐赠变化、善款去向分布等结果,以助力联合国系统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在SDG的贡献,并有利政府各部门评估企业协调发展与加速企业自身转型升级,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与需求。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