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宁夏石嘴山抗战老兵 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寻访宁夏石嘴山抗战老兵 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02 15: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9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万盛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武警石嘴山支队石嘴山中队官兵走进抗美援朝老兵李同堂家中,向老人赠送了中队购买的水果、牛奶等慰问品,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与老人亲切交谈,共忆军旅、共叙家常。

官兵与李同堂老人及家属合影

李同堂老人现年92岁,于1948年在辽宁沈阳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948年至1950年4月,参加辽沈战役、西南战役、解放华中南战役。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2月于朝鲜战场负伤回国治疗,1951年7月随军二次入朝作战,于1955年4月回国并考入洛阳步兵学院就读。

李同堂老人参加志愿军时的照片

92岁高龄的李同堂身上挂着勋章,虽是耄耋之年却身姿挺拔,军人风范丝毫不减。谈起出国作战的经历依旧神采奕奕,回忆起入朝时的往事,他告诉官兵:“华中南战役结束后,我所在的部队在湖北休整,9月下旬接到命令赶赴沈阳待命,10月24日晚10点接到命令紧急过江入朝,战士们连夜将随身物品打包寄存在老乡家里后就连夜乘坐火车奔赴朝鲜战场了。”谈到入朝时的场景,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似乎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李同堂在朝鲜

“我们这支部队是英雄的部队!白云山战役的时候,我们军的447团和美军的25师激战了11个昼夜,干掉了1200多敌人!我们军的“白云山团”荣誉称号那是拿命换来的!”谈起白云山战役,92岁的李同堂老人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李同堂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爷爷,您是什么时候荣立三等功的呢?”官兵代表徐亮看着李同堂胸前熠熠生辉的三等功勋章好奇地问道。李同堂谈起自己的三等功,更是神采飞扬,他告诉官兵:“那可是我们全军人的骄傲呀,那是第三次战役的时候,美军和联合国军已经向南败退了,我们接到的任务就是继续追击,到了1月3日夜间的时候,我们445团接到命令要迂回截击英军,谁也没想到突然撞到了英国“皇家”重坦克营,我指挥我们排32名战士用爆破筒和炸药包炸毁了敌军3辆坦克、5辆装甲车,这场战役我们彻底把他们的王牌装甲部队打垮了。就连彭老总当时都不敢相信!”老人声情并茂的讲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仿佛都被带到了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战场之中。

李同堂讲述战场故事

李同堂老人三等功勋章

“老爷爷,当年朝鲜战场的环境相当恶劣,战斗也是异常残酷,那令您刻骨铭心的场景都有哪些呢?”官兵代表宁笑正问道。李同堂老人谈起战场环境,几度哽咽。他说:“当年的环境是相当艰苦的,我们在趟冰河的时候,怕棉裤弄湿结冰,都脱了下来背在身上,过河的时候河流湍急,我好多战友直接被冲走了,过了河以后,好多战士的手脚已经冻到坏死了,没有办法继续行进,跟着伤病员转移,有的在路上就牺牲了。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美军对我们的后方狂轰乱炸,弹药也没了、干粮也没了,我们在阵地上坚守了40多天,自己也中弹了,当时战地医院治疗的都是重伤员,我跟着转移到后方疗伤,当时根本没有护送伤病员的部队和医护人员,一路上我们只能在兵站补充给养,敌机要扫射我们,我们就躲在树后面和它周旋,为了保命就只能和敌人比耐心,敌机飞走一次就活下来了一次,那时候我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了,我的好多战友都离我而去了。等到我二次入朝的时候,我们的连长是曾经的一个班长,连长、排长、所有的干部都牺牲了,我们连入朝的时候有200多人,回国以后不到30人了。”

“老爷爷,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今天的太平盛世,那您对我们新时代官兵有什么样的期望呢?”

李同堂参加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章

当官兵代表问道老人对新时代军人的期望时,李同堂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曾经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会一直铭记我牺牲的战友们,不让世人忘记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苦练杀敌本领,接好接力棒,为祖国再做贡献!”

李同堂老人还告诉在场官兵,当年朝鲜战场的硝烟已经没有了,但作为一名老兵,他依旧深深地怀念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岁月,也深深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马静波 郑鹏阳 杨志明)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