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不间断战汛,大疆无人机助力吉林抢险救灾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0-30 12:03
2020-10-30 1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半个月内,东北地区连续遭遇台风“三连击”。9 月 13 日 17 时许,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饮马河河段发生险情,决口长度 33 米,造成周边 3 个村庄、1.5 万亩农田受灾,积水约 1500 万立方米。

汛情就是“动员令”。险情发生后,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调集各方力量赶赴现场处置,采用大疆无人机监测核心受灾区域,第一时间建立起救援一线与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连线,实现“动态可视指挥、实时监测预警”,为灾害处置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66 小时空中监测,协助决口成功合拢

封堵决口是抢险的第一要务。事发地段堤防为沙基堤防,堤防路面很窄,溃堤一端路基难以通行车辆,给决口合拢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决口处

消防指战员操控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从高空点位持续监测,在 7 级大风中不间断回传灾情画面。通过无人机空中视角与地面力量,测量出堤坝溃口约 33 米,洪水淹没大片农田和村庄。

除此之外,在实施封堵工作期间,大疆无人机持续将数据传输至现场指挥车,实时展现封堵进展。

排涝作业中

66 个小时后,决口成功合拢。指挥中心进一步研判无人机的广角、变焦等画面,结合水道情况,当场修订排涝抢险方案,调整作业点位,部署 11 支排涝抢险专业分队随即开展排涝作业。

夜间巡察,全天候辅助决策

夜间是险情的高发时段,因此夜间巡逻安排也更加密集。传统方式下,巡堤员在夜里只能拿着手电筒,看水涨水撤,以及透水漏水情况,再点燃闪光炮通知抢险。

有了无人机的配合,夜间巡视更加精准高效。通过禅思 H20T 的红外热成像镜头,灾区的道路、人员、施工机器清晰可见。

可见光画面 红外热成像画面

针对疑似透水、漏水的区域,只需在遥控器一键打点定位,地面人员就能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帮助准确排查风险点。

除此之外,无人机还可在现场监控铲车、挖沟机等施工机器及救援人员的作业情况,以防意外发生。

快速输出模型,对比分析精准救灾

此次饮马河汛情,波及 3 个村屯,受灾区域较大。为及时了解灾情变化,从而对作战力量、作战阵地及时进行调整,消防指战员用大疆经纬 M300 RTK 采集核心受灾区,通过大疆智图快速输出二维正射模型。每天上午(7:00)、下午(14:00)各一次,用以对比受灾被淹区域的排涝情况。

消防指战员使用大疆智图制作二维正射模型

即使在大雨中,也只需要 2.5 小时就能完成 3.5 平方公里受灾区域的数据采集、二维正射模型生成。

在模型上,消防指战员进行关键信息的测量与标注,传递至各级,并在指挥现场打印出纸质版模型,辅助指挥决策。

根据救灾后期的二维正射模型可见,受灾区域的水位明显下降,大片被淹农田逐渐浮出水面,部分村屯积水的道路已能够通行,救灾成效显著。

  经纬 M300 RTK 正在执行任务

本次救灾行动中,两架经纬 M300 RTK 与充电箱搭配,日以继夜不间断轮转作业。在风沙、灰尘、大雨、黑夜等各种极限环境中,实现了红外巡堤、超大面积正射影像获取、模型测量等多种应用。

智慧防汛,科学减灾。在今年严峻的汛情下,应急救援单位不断创新战术战法,在救灾的各类场景中引入无人机等智能化技术,为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精准研判带来更为安全高效的业务流程,有效提升了救灾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大疆行业应用也将贴近实战不断迭代,切实高效地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