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静音车厢”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有益探索

漫评|“静音车厢”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有益探索

来源:环球网 2020-10-29 20: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漫画作者:丁燕

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推出“静音车厢”及计次季票等新型票制产品。“静音车厢”是我国在香港以外地区的首次探索。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赵非回应说,“静音车厢”服务的推出,主要是基于京沪高铁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而制定的。

不少旅客都有过在车厢内被噪音打扰的经历,“熊孩子”的哭闹和追逐嬉耍有人接打电话声音太大,有人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噪音几乎是所有高铁乘客都要面临的困境。“静音车厢”体现的不仅是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更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一种有益探索,值得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效仿与推广。

“静音车厢”这个概念一推出,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民众除了给予肯定之外,也有观点认为,何为“静音”不好界定。其实,“静音车厢”只是铁路部门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当中的一种,和其他创新举措一样,“静音车厢”反映旅客呼声,引导创设良好旅行环境,这是公共服务走向精细化的一个样本。

设置“静音车厢”,是为了保持旅途安静,维护良好乘车的秩序,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静音车厢”是公共服务意识与水平的一个“小提升”。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途径自行选择“静音车厢”,从本质上来看,高铁设“静音车厢”与地铁“同车不同温”有异曲同工之处,旨在尊重旅客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的选择,充分体现服务精细化人性化。

当然,设置静音高铁车厢,不意味着在其他车厢可以肆无忌惮地制造噪音。选择的“静音车厢”,相当于是订立一份契约,相关部门升级服务的同时,公众也能够以相应的公德标准要求自己,作为旅客,既然选择“静音车厢”就要遵守相关规定,不管是在什么车厢,只要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要遵守乘车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进而推动自律升级。

改革没有休止符,服务永远在路上。“静音车厢”既是尝试也是倡议,其关乎契约意识、关乎自觉自律,在社会不断进步、道德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静音车厢”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必然会受到很多旅客的青睐。期待着更多部门增强以人为本意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李喆)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