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观众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参观。(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中国日报10月28日电(记者 姜东) 2020年10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4个月。
10月28日,观众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参观。(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本次展览展出119件(套)展品,分为博善兴佛、金像流辉、金像铭愿三个部分,系统展示了博兴地区历年来出土的石雕、金铜、白陶佛造像。作为中国古代佛造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博兴地区佛造像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出一定的包容性,造像铭文不仅展示出历史脉络性的连续性,也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10月28日,观众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参观。(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10月28日,观众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参观。(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10月28日,观众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参观。(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10月28日,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拍摄的展品——孔钺造老子铜像,造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年),1983年山东省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10月28日,在“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上拍摄的展品。(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编辑:富文佳 黄河流)
(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