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于民,更好担当作为(红船观澜·担当作为系列谈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10-27 05: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年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的陕西镇安县,作为深度贫困县刚摘帽,却豪掷7.1亿元修建了一所豪华中学。前些日子的这则新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据此后的报道,校园内与教学无关的景观设施已迁移至当地公共活动场所,学校负责人及教职员工办公室也按标准进行了调整。

豪华中学从兴建到整改是一记警钟:不从实际出发,“堆盆景”“造景观”,是乱作为,不是真担当。

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热衷于打造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华而不实的所谓“政绩”,不仅对百姓无益,还会带来不良示范效应,妨碍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就拿镇安中学一例来说,贫困地区下大力气发展教育,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好一点,住宿条件舒适一点,不仅不应反对,还应举双手赞成。可万事皆有度,有钱不可任性,何况本来财政就不充裕,该节俭还是得节俭。比起建高楼大厦、亭台楼阁,更迫切的是把有限的财力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提高教师待遇、引进高素质人才、教学设备升级等方面。光顾着在面子工程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改善教学质量等“里子”工程,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问题还不止于此。许多问题都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了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比如,有关规划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层层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在具体工作中,比如学校、医院、养老院、易地扶贫搬迁等民生工程的实施,牵涉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冷暖,需要干部敢于担当,正确作为。如何真正让民生工程顺民意、得民心?必须问需于民,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学校修假山、建瀑布群;举债兴建“天下第一水司楼”;饮水安全工程形同虚设……这些“堆盆景”“造景观”的做法,本质上是政绩观扭曲。担当作为,不能蛮干乱干,无论是上马短期能够见效的项目,还是制定实施管长远的蓝图,都应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科学规划;要严格遵守相关程序,主动接受各界监督,防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担当作为,才是真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19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