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族青年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新疆各族青年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27 10: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来,美国有参众议员提出《防止维吾尔人强迫劳动法》,认为中国新疆地区的“教培中心”甚至全国各地相关企业存在大规模系统性“强迫劳动”现象。美国及澳大利亚有关智库发布报告,称中国以减贫计划为幌子,强迫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参与劳动。而根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国坚持把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就业成为最大的民生。新疆地区近年来通过实行就业减贫政策,提高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人权保障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鉴于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不预设自己的立场,在尊重各方的基础上,跨过道德指责,让事实说话,让当事人说话。调研小组在对新疆贫困问题的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新疆产业发展对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的作用,采取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入了解疆籍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外出务工的真实态度。

调研小组发现:第一,新疆因自然条件恶劣,产业结构不均衡,区域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降低,农村农业劳动力过剩,农村与城镇居民贫困差距大等原因,贫困问题突出,减缓贫困刻不容缓。第二,新疆地区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用工需求增长,为疆内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疆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从事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二三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发展。这与世界减贫经验显示出一致性。在此期间,疆内贫困妇女权利保障状况也不断得到改善。第三,疆籍员工均为自主自愿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使疆籍员工经济状况大幅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享有更多发展机会。第四,中国在法律上确立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依法保障、促进就业、平等就业与双向选择、照顾特殊群体就业等基本原则,制定实施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配套政策,在法律上更是严厉禁止“强迫他人劳动”行为。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所谓智库报告指责不实甚至带有污蔑色彩,中国政府就业扶贫政策是落实联合国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符合国际公约要求,新疆扶贫政策总体上适应客观情况和贫困人口需求,就业扶贫政策对于消除新疆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疆籍人员外出务工增进了民族团结。同时,中国政府就业扶贫政策在工作机制、产业转型升级、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以及提升社会、生态、文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仍需与时俱进,以进一步保障各族劳动者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共同享受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成果,共同追求幸福生活,奔向小康。

全文链接:新疆各族青年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调研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