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吕志斌:用生命保障前线军需

10月12日,连云港市连云区山海绿苑小区,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吕志斌精神矍铄,胸前一枚枚军功章熠熠生辉。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和平万岁纪念章”,一边反复擦拭,一边讲起了在朝鲜时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吕志斌:用生命保障前线军需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0-10-19 07:50
来源: 中国江苏网
2020-10-19 07: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志愿军指战员以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中国江苏网10月18日讯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金德 通讯员 黄楚钰)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华日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与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寻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向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致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听着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兵吕志斌热泪盈眶。

时光虽已过去70载,但记忆永不磨灭。

10月12日,连云港市连云区山海绿苑小区,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吕志斌精神矍铄,胸前一枚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和平万岁纪念章”,一边反复擦拭,一边讲起了在朝鲜时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吕志斌出生于河北晋县。1943年,年仅14岁的吕志斌便拿起了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

彼时的齐鲁大地,到处活跃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了给老百姓传递“鬼子进村”的消息,吕志斌和伙伴们或趴在沟里,或蹲在树上,有动静便敲锣打鼓通知,有枪还会鸣枪,提醒老百姓逃命。

从那时起,他就受到了抗日革命队伍的革命干部、地下党负责人、抗日民兵的革命熏陶。日寇投降后,他被保送县师范,继续接受革命教育。1947年2月,年仅18岁的吕志斌光荣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8军203师67团的一名战士。

1951年初,吕志斌被安排到华北第六高级步校三十步校政治工作轮训队进行学习。在此期间,原单位赴朝鲜抗美作战,吕志斌多次要求回部队入朝参战。终于,在1951年底,吕志斌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当时,每个人都只有单衣可穿,大家冻得瑟瑟发抖,可还是咬牙坚持。”吕志斌回忆说,因为条件有限,战士们脚上全是水泡、冻疮。但是战况吃紧,他们根本顾不上,很快投入战斗。

到达朝鲜战场后,吕志斌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负责保障前线的军需任务和战士的转运工作。“在行军过程中,受伤、牺牲的战士由我们负责转运,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伤员随处可见,常会眼睁睁看着战友在我眼前牺牲……”谈起战场上的惨烈,吕志斌几度哽咽。

在朝四年,吕志斌经历了冬季深入战地第一线,在海拔千米以上、积雪两三公尺深的高山上战斗;因为敌人炮火封锁,物资送不上去,他就吃炒米、嚼冰雪来充饥;手脸被硝烟熏黑了,就用刺骨的冰雪来洗。“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吕老坚毅地说。

时间如水流过,记忆时时泛起。“那场战争教会了我战胜困难,之后面对多大的挫折我都能坦然面对。”吕志斌生性乐观,经历过生死,更觉生命之宝贵。

如今的吕志斌老人,安安静静地享受着晚年时光,读书看报了解新闻,成为他最大的消遣。“每次说起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友,他总会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习那些英雄精神,保持一颗初心,永远跟着党走下去。”吕志斌的女儿告诉笔者。泛黄的黑白照片上,是英武逼人的铁血英雄;午后安静的摇椅里,是慈眉善目的期颐老人。戎马一生,几多荣光几多磨难。岁月流转,英雄精神屹立不倒。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