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截图
“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相比,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居住环境靓丽了,交通便利了,信息畅通了,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门靠走,通讯靠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镇49岁的何芝洪在谈到易地扶贫带来的变化时,心里感到无比喜悦。
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何芝洪一家从土地坳镇干洞沟村核桃坝组搬迁到土地坳镇大田堡移民安置点,房子有120平方米,5个房间,政府分的房子,不需要出一分钱。
“自我们移民搬迁后,享受移民搬迁政策。我和爱人过去是在周边打零工或外出务工,现在主要在家务农,目前做了村里的护林员,每月800元,享受低保每人每月400元,6人享受低保,每月共计2400元,家庭收入有所提高。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家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们家庭收入大大提高。”何芝洪说。
然而,最让何芝洪高兴的应该是他的几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进入学校正常学习。何丹丹是他的大女儿,今年14岁,在镇上上初二。何丹丹表示,从家里步行到学校大约要20分钟。营养餐(午餐)在学校吃,三菜一汤,荤素搭配,每天都要换不同的菜谱。早、晚餐在家里吃。平时学习学科知识,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借些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何芝洪表示,学校管理严格,老师认真、敬业,感觉孩子上了新学校后,更加听话、懂事,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在这里读书书本费和学杂费一切全免,在学校享受免费的营养餐(午餐),其余时间在家里吃。平时在附近打打零工,孩子在学校可以享受教育资助,4个上小学的孩子每人每学期还享受250元教育资助,上初中的何丹丹每学期享受312.5元,有这些移民惠民政策,让何芝洪感觉压力减轻不少。
沿河土地坳镇初级中学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一所老牌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354人,其中移民搬迁子女145人,占比10.7%。
该校校长王国荣表示,学校教学设备实施齐全,综合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教师公租房,学生宿舍,学生实验室、功能室、食堂、澡堂,一应俱全,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好地方。
王国荣说:“我们要打造具有特色的‘移民搬迁乡镇中学’,更好地解决移民搬迁子女就近入学,真正让每一个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九(2)班的冉红莲随父母2018年易地搬迁到安置点,现在的她可以走路上下学回家,不用再像过去那样租房在学校附近读书。
冉红莲的母亲田素霞说,政府给我们分配了一套166平方米的房子,有三间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二个卫生间,不要一分钱。
在收入方面,田素霞做护林员每月有800元的收入,精扶贷每月300元,今年还享受易地移民搬迁补助9000元,加上现在3个孩子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比以前好多了,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红莲能够考上好大学。”田素霞说。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贵州加大就学保障力度。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贵州在充分统筹共享安置点周边原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安置点配套学校规划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1.46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安置点配套学校669所,其中2020年挂牌督战96所安置点配套学校在6月底前按期保质保量全部建成,标志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实现全覆盖。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就学5.2万人。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厅长邹联克说:“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统筹保障搬迁户适龄子女就学需要,必将对易地扶贫搬迁户更快更好地融入城镇、安居乐业、阻断贫困、脱贫致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记者 杨军 陈美玲 编译 董贤武)
原文见中国日报10月13日7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10/13/WS5f84fdf6a31024ad0ba7e3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