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度供水及生态补水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人民网
2020-10-12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年度累计供水量78.2亿立方米,相机实施受水区生态补水22.93亿立方米,同比均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今年3月,针对前期丹江口水库实际入库水量较多年平均偏多的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委属相关技术单位通过远程办公、视频会商、电话沟通等方式,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2020年3月至6月中旬消落计划,明确了丹江口水库汛前逐月消落水位目标,合理安排了丹江口水库各口门供水流量,并适时增加生态补水水量。

4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结合汉江及丹江口水库水雨情实况和来水预测分析,组织制订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加大流量输水工作方案,提出丹江口水库具备加大供水条件。根据水利部的工作安排,4月29日至6月20日陶岔渠首实施了加大流量输水,5月9日8时30分陶岔渠首供水流量首次实现420立方米每秒供水,整个过程历时53天,不仅提前完成了年度生态补水任务,还对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能力及加大流量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检验,并为缓解北方受水区用水紧张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水源条件。

相关负责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汛期,按照水利部批复的2020年度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方案,根据丹江口水库实际来水蓄水情况和水文滚动预测预报,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长江水利委员会实施了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及时增加汉江中下游下泄流量,有效控制了水库水位,减少水库弃水。同时,利用充足的洪水资源,继续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加大流量输水,相机增加向北方各省市的供水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20日期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通过陶岔渠首供水量达到78.2亿立方米,相机实施受水区生态补水22.93亿立方米,达到2014年通水以来的最大值,工程运行正常,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供水功能,丹江口水库的防洪、供水、生态、发电等综合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