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正向社区康复层面探索

来源:新华网
2020-10-09 18: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陈聪)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朱庆生说,随着国家精神卫生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相关措施得到推动落实,公众对精神卫生类疾病和心理健康需求有了更多认知,然而严重精神障碍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应给予更多关注。

朱庆生说,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具有慢性、反复、长期、迁延的特点,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需要进行终生的健康管理,目前我们在这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层面探索推动的方向是“医院-社区-家庭”模式,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据了解,在北京,主动式社区治疗(ACT)的服务正在多个社区推广。由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卫生专干、民政和残联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团队,为每位患者“量体裁衣”,帮助有需要的患者连续服药、治疗,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据朱庆生介绍,在北京市朝阳区,随着精神专科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等政策落地,精神卫生类疾病治疗模式已从精神科医生的“职业队”逐步发展为如今引入社工、卫生专干等的“联合队”,服务人员之变也是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在织牢基层“网底”、朝更加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写照。

朱庆生说,目前一些社区也开始推广长效针剂的使用,来解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依从性较差的问题,规范患者用药。据了解,使用长效针剂治疗方案的精神分裂症医院社区一体化治疗服务模式已在全国19个省份试点,2000多名患者及其家庭获益。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