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30日湘潭讯 肇始于乾隆年间,风光于民国时期,传承创新了280年的湘潭酱油如今有了新的“名片”。在9月28日至30日举行的第二届潭商大会期间,凭借深厚的酱油文化底蕴,湘潭正式获评“中国酱油之乡”,展示百年湘潭酱油文化的湘潭龙牌博物馆也同步揭幕。
“中国酱油之乡”授牌
湘潭拥有悠久的制酱历史。据《湘潭县县志》记载,湘潭酱油最初得名在乾隆初年,随后一直以家庭作坊的模式发展壮大,名声逐渐远扬。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曾经为湘潭酱油赋阕一句:“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
1915年,湘潭酱油代表性品牌龙牌酱油在美国的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时拿下金奖,龙牌作为民族品牌蜚声天下。此后,湘潭龙牌酱油一直是湖南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成为湖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
此次揭幕的龙牌博物馆藏着“湘潭酱油”数百年的历史印记。走入龙牌博物馆,浓厚的酱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古老的木制手工压榨工具,到充满现代气息的酿造工艺,各类中华传统手工酱油制造工具和相关文物琳琅满目,古朴厚重的“湘潭酱油”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
在博物馆的室外展示区,排列着上百口传统人工酱油酿造陶瓷缸。在工业酿造已经十分普遍的当下,人工酿造酱油已经十分鲜见。
博物馆内的酱油传统酿造工艺—世外露晒
“人工酿造有工业酿造所不具备的优势。春制曲,夏制胚,秋晒油,冬酿香,方有色深酯浓,味道鲜美,久置不坏。”博物馆讲解员冯伟介绍。湘潭市为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盛夏高温,冬季寒冷,春夏交替期天气潮湿,十分适宜人工酱油的酿造。
“这里的酱油发酵采用长时间的天然晒露。与普通的工业流水线作业不同,人工酿造从投料至取油的时间很长。这种发酵方法,醅体温度温和、均匀,不产生局部的过热、过冷现象,产出的酱油格外的鲜香。”冯伟说。
为积极打造“中国酱油之乡”,湘潭每年9月将举行酱油文化活动。今年9月19日-21日,湘潭连续三天举行了“打酱油”活动,现场上演了一系列民俗活动,湘菜大师现场展示湘菜绝活,邀请市民现场“打酱油”,营造了浓厚的酱油文化氛围。 (朱友芳图文报道)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