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我国脱贫攻坚成就斐然、胜利在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29 14: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目前看,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处于收官冲刺阶段,工作进度符合预期,成绩成就举世瞩目、鼓舞人心,夺取全面胜利底气十足、目标可期、指日可待。特别是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夏季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增多,疫情、灾害对减贫进程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实属不易!

年初,党中央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社会各界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慎终如始、全力以赴地把脱贫攻坚从取得决定性成就推向全面胜利。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是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考验下得来的,创造了世界奇迹,彰显了大国担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我国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实践,经受了多重考验,之所以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创造了伟大奇迹,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适时制定了系统科学有效的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坚定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全面建立了囊括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在内的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全党全国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空前提升。

不仅如此,我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还获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过去40年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今年底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国将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同时,我国脱贫攻坚探索形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进一步增强了人类摆脱贫困的信心决心,全面加快了世界减贫进程!

这次脱贫攻坚战的一大特点和亮点,也可以认为是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全社会群众认可度最高、参与度最高、凝聚力最强。脱贫攻坚的进展、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困难群众能否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快一些、稳一些,能否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也吸引着全社会的持续关注。许多人都在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捐款捐物、消费扶贫、捐资助学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送去一份关心、一份善意和一份温暖,帮助贫困同胞战胜贫困、克服奔小康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9月1日,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启动,消费扶贫一头连着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一头连着消费市场和先富群众,通过消费扶贫这样一个平台和渠道,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结成直接间接的帮扶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扶贫济困的爱心转化为带贫长效机制,让脱贫成果成效更易于巩固。

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也同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动力。新年伊始,国家就精准聚焦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确保如期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4月8日,31家民营企业通过主流媒体发出了一个民营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至少参与帮扶一个挂牌督战村的倡议,这个倡议发出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也引导了广大的社会力量进一步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倡议发出以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实现了社会力量与1113个挂牌村结对帮扶的全覆盖,截至8月初,东中部11个省市共组织动员了1937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督战帮扶,到位的帮扶资金已经有2.4亿元,帮助挂牌督战村2000多人实现就业,购买和助销扶贫产品1544万元。

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券在握、胜利在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这一伟大实践中,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空前提高,我们战胜贫困的斗争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我们摆脱贫困的斗争本领得到进一步历练强化,这些既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成就,也是我们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新的奋斗征程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我们务必要总结好、传承好。

在推进全球减贫事业的过程中,加强各领域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同样重要。9月28日下午,由中国日报社主办,中国日报网承办,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支持的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共享中国脱贫方案——东盟媒体看中国脱贫攻坚”云论坛隆重召开。相信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国际交流,通过各方面的持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推进全球减贫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 毕超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