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颂歌》公演:一部讴歌人民的脱贫史诗

《大地颂歌》公演:一部讴歌人民的脱贫史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29 09: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9日讯 9月27日晚,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长沙梅溪湖艺术剧院举行公演,这部描述湖湘儿女决战脱贫攻坚的史诗剧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演出结束,偌大的剧院掌声雷动。

《大地颂歌》将扶贫路上涌现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创作,许多场景都是真实事件的再现,细腻表现了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在脱贫路上的喜怒哀乐和甘苦与共,展现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决心和精神,传递了湖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立体呈现一幅波澜壮阔、感人肺腑的精准扶贫中国画卷。

世代贫苦的山民背井离乡,留下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

“古老的湘西,美丽又贫瘠,我为了生计,向山要地……”在第1幕《风起十八洞》中,为了摆脱贫穷,山里的青年男女背起行囊远赴他乡,饱含着对故乡的恋恋不舍。

“乡亲们,留下来,跟贫穷干一仗!”“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由谷智鑫扮演的扶贫干部“龙队长”来到十八洞村,化解村民疑虑,苦劝村民留下来与贫穷“干仗”。

尽管处处碰壁,凭借一颗赤子之心,“龙队长”成功化解诸多困难和矛盾,最终凝聚起村民人心,激起众人斗志,向贫穷宣战。

“承诺,绝不是在说空话!”

“龙队长”排除万难带领乡亲们踏上脱贫攻坚之路。

“承诺,绝不是在说空话!”“龙队长”的诺言掷地有声,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第2幕《奋斗》展现了乡亲们在“龙队长”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携手建设十八洞村的故事,艺术地呈现了扶贫工作队排除万难“啃硬骨头”的精神。

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将目光聚焦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在这一幕中,“龙队长”和支教“王老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困难,重返校园,教孩子们合唱,让他们重拾自信和希望。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节目中,来自邵阳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的42名成员从后台徐徐升起,他们跟随音乐节拍,和同台的小演员们唱起了《夜空中最亮的星》。留守儿童的本色出演,引起了演出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支教“王老师”用音乐为山区的留守儿童带去希望。

何炅在《大地颂歌》中扮演支教“王老师”。他表示,饰演的王老师是通过音乐的鼓舞,带动更多的同学能够战胜孤独,学会坚强,与孩子们合作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祖祖辈辈,想要住的亮堂房子,我们终于住进来了,不用爬那巴掌宽的天梯了!”第4幕《一步千年》是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讲述了因地理环境恶劣,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小雅一家终于搬出大山的故事。

第5幕《幸福山歌》通过一场优美而又诙谐的相亲大会,演绎了苗寨单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展现老百姓脱贫也脱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富起来的十八洞村。

第6幕《大地赤子》从扶贫家属的视角,真实还原了几位牺牲的扶贫英雄的故事:义务扶贫人王新法,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溆浦县县委书记蒙汉,他们正是全国几百万扶贫干部、牺牲在一线扶贫干部的缩影和写照,他们的事迹让现场观众眼眶湿润。

为了创排好这部剧,主创团队先后多次到剧本原型所在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夯卡村等地进行调研采风,深入了解和感受人民的心声,倾听当地扶贫干部和脱贫户讲述扶贫故事。这些故事和人物打动了主创团队,也为这部剧赋予了灵魂。

“以文艺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脱贫攻坚,是《大地颂歌》的创作初衷。”湖南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友云说。

《大地颂歌》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省演艺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长沙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麦Mailive联合出品。接下来,将于9月29日及10月17日在长沙继续演出,并于11月6日、7日在北京进行两场汇报演出。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