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院士专家抖音上办“云上科技周”,吸引超5亿人次参与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9-09 15:40
2020-09-09 15: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手段如何在抗疫中“大显身手”?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将飞向怎样的奇妙未来?AI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8月23日-29日,中国科普网、科普时报社在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开展了“云上科技周”系列主题活动,邀请众多院士及知名专家,以直播和短视频为工具,回顾全国科技周20周年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示科技创新成就和成效,普及科学知识,让大家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科技创新成果,学习科学知识,活动累计吸引超5亿人次参与话题和直播,进一步激发了公众探寻科技发展的热情。

图片1.jpg

此次活动是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7天活动期间为公众奉上了一场丰富多彩、鲜活有趣的科技盛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今年全国科技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高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向社会开放。中国科普网、科普时报社在科技活动周期间,每天邀请1-2名头条、抖音科普达人对话知名科普专家并进行在线直播,先后进行了《相约科技周—科技周北京主场展览现场探访》《未来科学欢乐多—北京昌平区科技周综艺秀》《车轮上的文明—中国交通发展回溯》《火星,我们来了!—科普达人与天文专家畅谈火星探测任务》《AI改变生活—探访科大讯飞》》《物理真奇妙—科普达人探访中科院物理所》《北斗融合5G—奥卡姆剃刀对谈“北斗”专家》等7场直播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的优势条件与网民进行科普互动,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据统计,7场直播累计观看量超60万,不少网友在直播间留言“涨姿势了”“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支持科技创新”。

图片2.jpg

其中,8月28日下午的《物理真奇妙——科普达人探访中科院物理所》主题直播中,科普达人妈咪说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技处胡颖博士,先后走进了光学实验室、超导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和微加工实验室,通过实地探访的形式,用镜头为广大网友一一揭开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这些实验室的神秘面纱。什么是超导?超导实验又在研究什么?“鬼成像”技术有什么应用价值?……在对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的讲解中,公众进一步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短短1 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0万多名网友在线观看。

8月24日《未来科学欢乐多——北京昌平区科技周综艺秀》直播中,由科普大V、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北交大博士陈征担任本次综艺秀的观察员,张宇识、李治林两位科普明星嘉宾带领“乘风破浪队”和“青春有你队”进行对战,分别在“能源大比拼、小实验大挑战、生命奥妙多、抗疫真给力 ”等相关趣味主题竞赛环节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生动讲解了曾刷屏网络的“立扫把”挑战,看似不可能的“口香糖开椰子”等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也点燃了公众的科技热情,成为普及热点前沿科学知识的重头戏。

除了系列主题直播活动,公众只要在抖音、头条搜索“云上科技周”,还能进入专属话题页面,开启云逛科技周之旅。活动上线后,抖音、头条科普类大V积极参与助力,比如陈征博士、三一博士、妈咪说MommyTalk等科普类大V对未来科学、AI新科技、北斗卫星系统等内容进行了通俗的短视频讲解,进一步带动了大家对科技求知的热忱,吸引了不少网友主动参与拍摄科技周和科普主题的视频。截止到8月31日,#云上科技周 抖音话题视频播放量超4.8亿。

图片3.jpg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等众多院士专家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或为科学爱好者送上寄语,或以通俗易懂的方法为大众讲解最新科技成果和应用场景,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神州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就以视频的形式科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三大阶段,并为网友展示了中国为登月所做的进一步准备,将中国航空航天知识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大众普及,吸引了超3.2万次观看。

图片4.jpg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