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题: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日前,记者在平安区的“网红公路”下红公路上看到,平坦的路两边长满了笔直高挺的树木,路上不断驶过物资车、工程车和私家车。

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来源:中新网 2020-09-09 1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图为村民谢香花在新沙公路旁进行植被栽种。鲁丹阳 摄

中新网青海海东9月9日电 题: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作者 鲁丹阳

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在国家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地区的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一条条农村道路盘山蜿蜒而建,犹如一条条丝带与农户住家、产业园、公路景观巧妙融合、相映成辉。

日前,记者在平安区的“网红公路”下红公路上看到,平坦的路两边长满了笔直高挺的树木,路上不断驶过物资车、工程车和私家车。

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图为平安区的“网红公路”下红公路。鲁丹阳 摄

据介绍,平安区的农村公路不仅四通八达连接城乡与外县,还缩短了运输时间,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村民们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让平安乡村振兴、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迈上了“高速路”。

“多年以来的泥巴路,对我们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养殖产业壮大了,运输成了阻碍发展的‘拦路虎’。现在村里铺上了沥青路,交通便捷了,从之前的牛羊养殖‘走出去’演变为现在的‘引进来’,很多商家不请自来,降低了我们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养殖收入。”每每说起这些,平安区洪水泉乡洪水泉村的牛头养殖户马全军脸上绽开了笑容,谈到这些年村中道路变化,村民总是赞不绝口。

“路修好了,休闲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在平安区三合镇瓦窑台村党支部书记拉毛才让看来,村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这些,主要得益于入村、入户道路硬化交通状况的改善。

六盘山片区青海海东:农村路变“福道”致富一方百姓

  图为平安区洪水泉乡黄鼠湾村的村内道路。鲁丹阳 摄

“我来平安区农村公路养护队工作已经有好几年了,主要做一些清理道路边沟、在路两边种花种草的工作,每天有100块钱工资。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家乡道路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在我们村80%的人都有私家车,进城也有班车,一个来回只要8块钱。”平安区三合镇仲家村村民谢香花说。

守着“金山”长叹,捧着“金碗”没饭,是过去三合镇部分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按照省、市、区加大贫困村交通项目投入,仅三合镇18个村就完成道路硬化46.44公里。村村通、户户通,这些路通进了村民的心坎里,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家乐经营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也托起了贫困地区的“金饭碗”。

同时,平安区以消除断头路、提升现有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安全系数为目标,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完善“五纵三横”农村公路路网。

记者另从青海省扶贫局获悉,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硬化路率、客车通达率均达到100%,农村公路支撑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完)

(鲁丹阳)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