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工程成效显著

近日,由中建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阶段治理成效显著,建设者们与沙漠荒山为战,将沙漠变成绿洲、荒山变成林海。

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工程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09 11: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9月9日电(记者 庄乾阁 通讯员 易三轩)近日,由中建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阶段治理成效显著,建设者们与沙漠荒山作战,将沙漠变成绿洲、荒山变成林海。

乌梁素海试点工程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中排名首位,是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工程,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之首,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包含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等5种业态、7个子工程,工程难度之大、治理种类之多、施工环境之恶劣,都在国内均属首例。日前已完成乌兰布和沙漠荒漠化治理、乌拉山南北麓林业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乌梁素海堤修筑四大业态的治理修复工作。

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前荒漠化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经过生态治理后,北方防沙带生态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沙尘暴、沙漠迁移速度减缓,每年减少近100万立方米黄沙流入黄河,保障了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

乌拉山南北麓区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影响了当地气候条件,项目团队采用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林草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生态型防护网,增加区域森林植被面积3.3万亩,有效减少了区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提高了乌拉山南北麓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水平。

乌梁素海流域由于矿业开发导致水质受污,原有地形地貌景观遭到破坏,地表植被退化,矿山环境治理团队通过采取削坡、三联防护技术,进行崩塌体清理、防护堤导流、泥石流物源镇压清运、生态修复治理,实现治理面积比率100%,达到恢复矿山植被,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消除地质灾害的目的。

乌梁素海堤修筑前,被海水和山洪冲蚀严重,多段落遭冲垮导致海水冲灌农田,河套平原粮食产量无法保障,水源补不进、蓄不住、排不出,目前海堤路施工正在有序进行,海堤完成后,当地居民的生产与交通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中建一局三公司作为施工企业中环境治理领域的排头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践行“两山”理论引领,勇担央企责任使命,投身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治理工作,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和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中国。

(编辑:富文佳 徐锟)

(庄乾阁)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