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贵州教师千里劝返辍学学生

一个都不能少 贵州教师千里劝返辍学学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08 15: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去年8月中下旬,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大坝场中学八年级(3)班班主任安华强老师在清查学生情况时,发现学生黄清杰(化名)和毛娜娜(化名)已前往其父母务工的广东省江门市,并得知了这两个孩子不愿意继续上学的情况。

黄清杰和毛娜娜都是当地精准扶贫家庭户的孩子,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班上每个学龄孩子都能正常及时返校就读,安华强老师决定只身前往广东,将他们劝返回校就读。

8月21日,安华强老师搭乘长途客车去往广东江门。

原来,黄运良家在江门市开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由于厂里出事故死了一名工人,黄运良父亲承担安全管理责任被判服刑三年,家里因为赔偿死者家属而负债。黄运良因为爸爸服刑而自卑,有思想包袱,慢慢成绩下降了。妈妈怕他考不上高中,读中职没前途,不光彩。

安华强了解了黄运良的情况后,拉着黄运良和他的妈妈苦劝了三个小时,从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到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优越性,从各级政府的严格要求到孩子学知识长本事的重要性,从学校老师的殷切希望到班上同学的同窗之情,深入浅出,语重心长。

最终,黄妈妈松口了。

在劝说毛娜娜时,安老师也遇到了阻力。毛娜娜是单亲家庭孩子,其父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缺少父爱的她,长期孤僻,自闭,不与人交流,还多次发生过自残。为此,安老师经过两天时间的努力劝说,毛娜娜才同意了回校上课。

事前,安老师了解到,除了自己班上的黄清杰、毛娜娜外,学校还有一名其他班的贫困孩子安金林(化名),他宁愿在外打工也不愿上学,随父母滞留距离江门市50多公里的中山市。成功劝学黄清杰和毛娜娜后,安老师又搭乘汽车前往中山市寻找安金林。

8月26日,安华强带着黄运良、毛娜娜、安金林回到了思南。

目前,黄运良、安金林已回到了思南县大坝场中学继续读书。毛娜娜则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原因申请转到了铜仁市第十七中学就读。

回校之后,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对黄运良进行了细致观察和分析,校长和老师也分批陪伴他。

同时,学校还掀起了一场“控辍保学与教育扶贫”大讨论,“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成为老师们的共同心声。

安金林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在外面根本无法进入正规厂,只能去一些不够规范的餐馆打杂,运气不好遇上不友善不懂法的老板,就惨了。谈工资,老板说我们是学徒工。可是,干的活比牛还累。”

曾经断断续续辍学后被老师请回教室的一些同学,也敞开心扉,说出了心里话。

“控辍保学工作一个都不能落下!”安华强老师表示,千里追寻劝返学生回校复学,虽然很累很苦,但是看到学生重新坐回教室,心里就觉得特别的值。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贵州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8.6%,低于全国水平12.9个百分点。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贵州攻坚克难、锐意改革,推动控辍保学成为一场涉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全民总动员”。

2019年,贵州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针对外出务工、因病因残、缺乏关爱、早婚早育、失踪失联等20种辍学类型,逐一提出劝返复学措施。

2019年10月份劝返复学的11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有9人因早婚早育通过送教上门方式安置;有1人因年满16周岁且外出务工多年已成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通过远程视频送教方式接受教育;有2人外出务工多年,且个人有学习实用技能的愿望,安排到中职学校就读。

此外,贵州省从实行分类安置、强化德育教育、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科学规范管理、关爱复学学生等六个方面,加强劝返复学学生管理,明确县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整班移交工作中的各自职责,指定整班移交工作流程,防止学生在小升初环节辍学,确保100%升入初中学校就读。

据悉,为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贵州省开展全省疑似失学儿童情况、6至16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就读情况核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控辍保学台账,实行控辍保学每月动态报告制度。同时,组建控辍保学督战队,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对控辍保学问题较多、工作推进缓慢的县区进行现场督导。

截至2019年12月,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从年初的10411人下降到52人。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复学,实现历史性首次动态清零。(记者 李磊 杨军 编译 车维维)

原文见9月8日中国日报4版 英文链接: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009/08/WS5f56e1b6a310675eafc58230.html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