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重点工作挂图作战机制,按照具体化、可量化、可考核的要求,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明确具体措施、责任领导、责任人、推进时限,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系统抓落实的能力!”银川市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说。
近年来,银川市着眼于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目标要求,确定“四型”干部选育、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一抓两整”行动、“四优四提”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等重点任务,实施挂图作战机制,通过项目化运作、精细化管理,推动银川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今年以来先后提请市委常委会研究调整干部5批次200多人次,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选用干部,大胆使用了一批“狮子型”“推土机型”“专家型”“老黄牛型”好干部。通过大力选育“四型”好干部,激发干部奋斗精神。
银川市围绕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事业发展,制定并推动实施银川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举办6期含金量较高的市管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集中轮训班;挖掘红色革命教育资源,确定首批“三同”教育及现场教学基地16个。完善落实督查问责以及回头看机制;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化”管理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实施“四个一批”挂职培养锻炼计划,选派13名年轻干部到区直机关“上挂”,75名干部“下挂”县乡街道农村,13名科级干部“特挂”到特殊岗位,2名干部借助东西协作机制“外挂”东部先进发达地区。实施“789”干部培养使用计划,市管干部80后占比提高近2%。聚焦市委中心工作,举办靶向专题培训班20期,指导部门(单位)开展各类岗位大练兵,分层分领域举办“理论大讲堂”,推行案例式、团队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培训实效。通过大力实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干部市域治理水平。
银川市聚焦城市化发展和基层治理现实,制定《关于推行“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试行)》。成立社区党委157个,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488个,构建起“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居民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的组织链条。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社区“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构建“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红色新兴经济组织”的横向治理体系,目前全市“一肩挑”比例93.3%,新增治理网格265个。在街道增设1名组织委员,新增网格员262名,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制度,2.4万余名党员在整改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居民小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共驻共建协议书、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一书三单”,研究解决辖区内各项问题。为街道社区赋权扩能,明确住建、发改、市政、网信等部门职能职责,把社区阵地保障、工作者薪酬待遇、社区党建经费等各项经费纳入财政进行保障。社区经费较以往增加了4至6倍,社区工作者月平均工资达到4165元。通过大力推行“四优四提”措施,加强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
2019年,贺兰县常信乡五渠村成为银川市重点提级督办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一年来,通过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重点督导转化、乡镇联抓联管,村上党员的心齐了、矛盾纠纷化解了、农田道路畅通了、村居环境整洁了……这个昔日的后进村在“强筋健骨”中焕发出生机。
银川市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对55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一村一策”建立问题清单和整顿台账。调整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36名,农村“一肩挑”比例达到67.7%,积极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200余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00余名。投入专项资金免费开办第四批村(社区)干部业余大专班,166人实现能力学历“双提升”;举办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暨“四查四补”等专题培训班5期,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联席协调机制,坚持围绕市场发展产业、围绕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或培育合作社、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充分吸收农户群众就业的发展思路,在全市193个行政村组织实施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99%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104个村收入过百万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