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电视台早早就来到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采访晓蒙,就晓蒙石斛林下种植基地石斛工作及晓蒙石斛制作工艺进行专题采访拍摄。
素有“西山药库”美誉的大别山北麓 海拔450米范围内,就是中国历代君王苦苦寻觅的长生仙草“霍山石斛”的栖息之地,它仅存于不超过86平方公里的特殊环境中。
作为当代守斛人,认识的人都叫我晓蒙,家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山吃山,以仿野生石斛种植为生。
早晨,晓蒙挎着篮子按照往常上山的时间带领记者朋友们一同上了山,去基地看自家的石斛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霍山石斛核心原产地,被誉为"中国石斛之乡"的安徽霍山太平畔乡。
霍山石斛的生长周期需要5年以上,并且5年只能长到10多公分左右,不像其它地方的石斛可以长到30公分以上。浓缩的都是精华,的确非常珍贵。
“这里就是铁皮石斛区。”晓蒙指着其中一块基地说,“我们这里的高山,不是悬崖就是峭壁。土壤很肥沃,没有污染,微量元素丰富,日晒长,温差大。石斛就在这山里自然生长,不施肥不打农药,里面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有机成分,纯天然无污染,买回去吃着很放心。”
晓蒙说完随手剪了一根铁皮石斛鲜条放记者手里,示意可以直接嚼尝试吃一下。
记者:“嗯,特别甘甜啊,慢慢的嚼一下就很粘牙的感觉,这个胶质挺多的。”
晓蒙:“那是因为它的石斛多糖含量高,别看咱们这仿野生的铁皮石斛瘦小,但浓缩的都是精华,正因如此,它的多糖和石斛碱含量能高达45%,是其他品种的十几倍。”
基地部分采访完毕后,晓蒙带着记者朋友们回到自家门口,打算展示石斛枫斗成型的9道制作工序。
由于石斛的制作都是纯手工,从霍山石斛到霍山枫斗,共历经,采摘、清洗、杀青、搓皮、定形、初烘、复烘、老火、成品等九道工序。由于石斛是中药材,非常讲究炮制。该工艺现在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斛做成干品激发了更多活性多糖和石斛碱,含量能高达45%,是其他品种的12倍,价值高,适用人群广泛。
几年前晓蒙和家人就在太平畈王家店建立了林下仿野生基地,而那个时候石斛不怎么被外界熟知,销路也很窄,仿野生石斛的成熟也需要多年。选择坚守,正是带着对大山的热爱,带着对大自然对霍山人馈赠的传承,一步步到今天,才让霍山石斛得以自然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