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乡村孩子的阅读期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9-07 08: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的家乡很难看到大海,但是我却从书本上了解到关于海洋的知识。我希望我以后能成为一名海洋探险家。”

这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一名女孩写的信,她喜欢坐在草原上看书。

“我喜欢放学后早早回家,把草拔了,饭吃了,作业完成了,然后就可以安安静静看书了。不同的书仿佛能让人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到不同的世界。”

这是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一名男孩写的信,他住在泸沽湖边。

…………

关于阅读的力量,人们已经有千百种阐释,但从孩子们的这些信里,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一本本图书可以打开多么广阔的梦想。

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与共青团中央合作推出的融媒体公益节目《一起上书房》走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为乡村学校图书室捐赠图书。节目中一封封稚嫩的来信,启发我们思考:乡村学校图书室如何更好满足孩子们的期待?

建设书香社会,阅读设施建设是重要一环。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一个能满足孩子基本借阅需求的图书室,值得社会各界不遗余力为之添柴加薪。此次公益节目创新形式,联合东方卫视,通过综艺直播在线募捐,汇聚爱心和能量,让我们感到全社会对于乡村孩子阅读需求的关注和支持。

光有了图书室还不够,孩子们还希望藏书更多点、借阅更方便些,他们的期待,就是乡村学校图书室的提升方向。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要求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应当不少于一本,每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还开展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停止流通不适宜和外观差的图书,建立捐赠图书工作责任机制,确保捐赠图书质量。种种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图书室规模或有大小,图书质量标准应无差别,如此,才能不辜负孩子们的阅读期待。

一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活在草原的孩子,从这里得知了大海的辽阔。生长在山间的孩子,在这里同步读着同龄人爱看的漫画小说。尽管信息社会每天生产的数据已经以万亿字节计算,互联网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馆藏规范、联网便捷的乡村学校图书室,仍是村里娃探索知识世界的重要载体,是追梦旅程中的必要导航。无论山多高、海多远,孩子们打开书时,广阔世界就在眼前。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7日 12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