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5日电(记者 陈佳)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4-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服贸会期间,“金融服务专题展”作为八大专题展之一,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担任主办单位。
本次金融服务专题展以“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为主题,共邀请到150余家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参加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含26家世界500强领先金融企业。其中包括18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金融机构参展,覆盖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比利时、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多国。据统计,金融服务专题展综合展区的国际化率超过百分之六十。
亮点一:金融引领服务贸易新趋势
展会期间,众多金融机构展示了服务“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等跨境金融服务,重磅推出金融服务全球贸易的优秀案例,全面推进新时期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积极共享金融科技、跨境贸易、风险控制等方面优秀成果。
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LED视频、多媒体互动形式,展示其全面支持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支持服务“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方面的政策、介绍了创新产品、项目案例,致力于推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
进出口银行近年来利用出口卖方信贷、进口信贷、促进境内对外开放贷款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全面支持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我行服务国家外贸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进出口银行服务贸易贷款余额已超万亿元。
亮点二:数字化趋势锐不可当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本届展会上设置了展示专区。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要求,数研所于2018年9月推出贸金平台。该平台是从金融、税务、监管等多维度服务中小微企业,以共建、共管、共治模式打造的集开放贸易金融生态、可穿透式监管、公信力于一体的金融基础设施。
记者从数研所了解到,贸金平台上已经运行了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央行再贴现快速通道、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多项业务。平台上线将近两年,连接的银行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7月底,参与推广应用的银行已有48家,实现业务5万余笔,累计业务量超过1816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贸易金融要求多个交易主体信息互信共享,交易频次不高,这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天然匹配。每个贸易场景都可以通过建立区块链破解信息孤岛,但如果缺乏业界共识的技术业务标准和成熟可靠的跨链技术,链与链之间又将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导致业务条线割裂。因此,建立这个跨部门、跨场景的贸易金融平台意义重大。
在9月5日上午的展会上,记者见到了中国建设银行“5G+智能银行”的仿真机器人大堂经理,亲切的问候、专业的引导和答疑,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交谈。机器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银行网点高频知识库和专业知识库,通过仿生控制系统智能化匹配交流场景。
“5G+智能银行”以建行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核心系统”作为底层技术平台,融合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远程交互、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勾勒出未来银行的网点形态。在这里,客户无需实物介质,视频分析与人脸识别技术能够精准身份确认。物联网技术连接、控制所有设备,动态调节设备运行状态,服务体验更舒适。远程协助、远程审核、远程营销等服务场景下,客户可以全自助办理业务,更私密和高效。
亮点三: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光大信托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光大信托展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支持实体企业的信托资金投放方面,今年以来,光大信托通过加强同业合作、提升直销募集能力、上线光大信托APP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各类资金,全面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截至2020年6月末,光大信托支持工商企业存续信托财产规模超过3500亿元,支持基础产业存续信托规模近2800亿元,助力复工复产信托资金投放超过1500亿元。
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光大信托在投放资金方面快速审批,提速投放。光大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坚持特事特办,优化业务流程,对于疫情防控相关信托业务,在疫情期间实施免立项政策,开辟审批、审核、放款全流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疫情防控相关信托项目、优先安排项目材料审核,限时出具反馈意见,并对资金进行提速投放。通过线上评审、线上决策,提高疫情防控相关信托项目审批效率。为一线抗疫机构提供紧缺急需物资的光信善·蓝帆医疗实物救援慈善信托项目,从1月27日开始紧急筹备,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内部筹备、外部沟通协调及预登记等工作,成为行业内首单针对新冠疫情发起设立的慈善信托。
据介绍,光大信托设立了多款助力抗疫的慈善信托。今年上半年,共设立疫情相关慈善信托48单,总规模超过5000万元,已筹集100万支医用手套、20万只医用口罩、2万套防护服、10辆负压急救车、10吨消毒剂、大型医疗CT机专用设备、危重呼吸机ECMO等各类急缺的医疗物资支援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