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传承发扬,昆山巴城镇阿四蟹庄高标准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创新之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9-04 10:17
2020-09-04 10: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心不改,传承发扬,昆山巴城镇阿四蟹庄高标准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创新之路

【导语】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又到大闸蟹上市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滋味鲜美,饕客们尽可大快朵颐,尽情享受这个季节特有的佳肴美食。三五知己,“聚众斗蟹”,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中国三大名蟹,阳澄湖大闸蟹首屈一指

在中国,有三个地区的蟹出品最佳,即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花津蟹、河北白洋淀胜芳蟹和江苏阳澄湖大闸蟹。其中,尤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上上之选,要说阳澄湖大闸蟹出品好,与阳澄湖优越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1994年,阳澄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阳澄湖水草丰茂、气候宜人、水质纯清,是螃蟹生长最理想的环境。在阳澄湖生长的大闸蟹个大肥美,最大者重达500克,蟹肉丰富、肢体矫健,食则口感清甜且营养丰富,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曾有章太炎夫人汤国黎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好口碑口耳相传,继而享誉中国。

用高标准的养殖技术,花普通蟹的价格吃精品蟹

虽说阳澄湖大闸蟹品质好,但是由于近年来,江苏省政府保护阳澄湖水环境和水质的需要,阳澄湖的围网养蟹面积从从前的超10万亩,到2017年整体压缩至1.6万亩。围网面积的急剧压缩,与居高不下的阳澄湖大闸蟹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为此,以巴城朱阿四为代表的土生土长的阳澄湖蟹农,摸索出一条高标准螃蟹养殖之路,继而满足天下食客的需求,仅需花普通蟹的价格就能吃到高标准池塘养殖的阳澄湖大闸蟹。那么以阿四为代表的蟹农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初心不改,传承发扬:他说他爱这一湖水“爱得深沉”

阿四是最早响应政府号召在阳澄湖从事围网养殖大闸蟹的渔民,他承包的养殖面积约200亩,但是政府保护环境,压缩围网面积,经过几次压缩直至去年,阿四拥有的养蟹面积全部被政府征收,但是阿四毫无怨言。不能在阳澄湖养了,他就响应号召到湖外想办法。他在阳澄湖东岸的昆山市巴城镇经营的阿四蟹庄已经30多年了。和众多质朴无华的蟹农一样,阿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喝着阳澄湖的水长大的,我爱这一湖水爱得深沉。”秉着传承和保护老祖宗留下的遗产的初心,阿四开始运用他多年的养殖经验,前后花了两年时间,不断地学习和试验池塘高标准养殖大闸蟹的技术,大胆探索阳澄湖生态蟹产业,承包村里的鱼塘,开始进行标准化生态养殖。

在高标准池塘改造方面,阿四通过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完善等措施,建成了高标准生态化养殖池塘。在水质控制方面,他引入了阳澄湖湖水,配置伊乐藻不断净化水质,更有水质专家定期检测,为螃蟹养殖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在营养喂投方面,他注重科学投喂,使池塘生态蟹“酒足饭饱,衣食无忧”。正是阿四的勤劳质朴和精耕细作,严格控制高标准池塘生态蟹养殖的每个环节,使得阿四蟹庄出品的高标准池塘蟹高质、高产,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和阳澄湖大闸蟹不相上下,也取得了无数慕名而来的食客的一致好评。

【结语】中国只有一个阳澄湖,但可以有无数个像阿四一样推陈出新的质朴蟹农。中国不乏模仿者,但缺的正正是创新者。以阿四为代表的本土蟹农,在国家政策变化、政府维护生态削减围网面积的大环境下,不气馁、不抬杠,而是摒弃旧有大闸蟹养殖观念,积极、科学、大胆创新,改湖造塘,且能不断学习、改进养殖方法,是中国优秀养殖农民的典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