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场”变身体育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湖南首个标准棒球场上,棒球小子们英姿飒爽。2015年,一场大拆违赶跑搅拌场后,这里变成了集足球、篮球、羽毛球、射箭、棒球、赛车、马术等运动项目于一体的河畔“体育村”。下半年他计划与政府部门沟通,联合省内同行,争取将中马协专业赛事首次引进湖南。

“搅拌场”变身体育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来源:长沙晚报网 2020-09-03 17: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湖南首个标准棒球场上,棒球小子们英姿飒爽。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实习生 田圭灵 通讯员 胡恒帅

  白天挖沙船、搅拌机聒噪作业,一到夜里就一片死寂——开福区捞刀河街道捞刀河社区在捞刀河沿线有800亩土地,曾被11家搅拌场“搅”得灰头土脸。2015年,一场大拆违赶跑搅拌场后,这里变成了集足球、篮球、羽毛球、射箭、棒球、赛车、马术等运动项目于一体的河畔“体育村”。2日,记者现场采访,发现这里转型发展不仅赶跑了污染,还实现了土地增值。今年,“体育村”预计接待客流逾10万人次。

  “腾笼换鸟”招商 体育文创产业入驻

  时间回溯到5年前,眼前动感炫酷的河畔“体育村”,还是坑洼泥泞、扬尘漫天的另一张脸。

  “一流的河边好码头,被搅拌场、砂石场给糟蹋了。”捞刀河社区党委委员彭罗平说,良好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砂石资源催生了粗放、低效的砂场和混凝土搅拌产业。借长沙整治违规砂石场和混凝土搅拌场的东风,2015年这些搅拌场陆续被清退。

  腾出来的土地怎么利用?“最早来探路的是一家卡丁车俱乐部。该俱乐部负责人表示,这里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二环线便利的交通,如果做卡丁车俱乐部,前景令人看好。正是这一次探路,给捞刀河街道带来了“腾笼换鸟”的思路。

  “我们依托运动产业项目以商引商,形成集聚效应。”捞刀河街道办事处主任蔡哲告诉记者,社区将腾出的土地策划包装,整体转租给一家专业从事体育文创项目的企业,由其开展精准招商。

  瞅准机会 村民自建足球体育公园

  “看到卡丁车、棒球、射箭等项目相继落户,我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易余是捞刀河社区3组的村民,他和妻子都是大学体育专业科班出身,一直热爱足球。今年3月,疫情阴影未散,他已预见到人们对户外运动健身的旺盛需求,在家门口投资400万元,建设了总面积1.4万平方米、拥有6个灯光户外足球场和篮球场的足球体育公园,并获得国家公共体育普及工程2020年投资补贴。

  “体育村”不仅恢复村民向往的河畔美景,还让腾出的土地增值。彭罗平算了一笔账,以往这800亩土地做搅拌场,每年租金收益仅百余万元,如今一年平均超过270万元。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赢,令村民满意。易余说,过去搅拌场占地,村民没地方运动休闲,如今体育运动公园不少场馆设施都免费对村民开放,夜里还有灯光照明,每天有数百人在河边打球、散步,麻将馆都冷清了。

  一流赛事进小“村” 成功举办长沙首届赛道节

  38摄氏度高温炙烤下,2.4公里赛道上的砾石被晒得滚烫。飙完一圈后,王平从一辆GTR里钻出,摘下头盔轻甩长发,显得特别“飒”。“我们拥有湖南第一个国际标准F3赛道,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长沙首届赛道节。”王平创办的欧速赛车俱乐部,就是第一个进“村”的探路者。她说,接下来准备将赛道节办成以汽车运动为主,集聚机油、零配件和酒吧娱乐等多产业的体育盛会,以期影响全国。

  张勇和他的尚马汇马术俱乐部算是最晚进入“体育村”的。在马术场内,一名会员在马术师的陪同下正在练习,马儿在场内奋蹄,沙地上却没有一丝扬尘。张勇说,这里用的是马术纤维沙,成本要290元/吨。“一个训练场就需要铺265吨纤维沙。”张勇说,湖南马术运动目前还是空白。下半年他计划与政府部门沟通,联合省内同行,争取将中马协专业赛事首次引进湖南。

(李卓)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