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书写周年答卷

来源:新华网
2020-08-24 17: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激发改革、深化改革。获批一年,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探索形成55项制度创新做法,加快打造具有更强辐射带动力的“一带一路”强支点。

国际班列“开的更快”

连云港在江苏自贸区三个片区中区位优势独特。50多条海运集装箱航线在此转铁运输,直达中亚、西亚和欧洲腹地。

获批以来,连云港加速打通陆海联运北向通道、过境运输西向通道,以加快过境转关效率为抓手,成功探索“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国际班列(过境)集装箱“船车(站)直取零等待”等模式。

  今年1至7月,连云港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70列,同比增长43.97%。

片区探索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陆海联运信息共享新样板,将现代化集装箱场站管理操作系统模板复制到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两个物流基地的整体互动。

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模式的开拓上,还体现在新业态的打造、新技术的运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上。连云港片区港口区块自主研发的散装货物专用箱等新工艺,为节约物流成本、高质量运行中欧班列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外贸易“更加通畅”

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进出口发展的重要助力。片区在江苏自贸区内首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与综合服务新模式,推出4项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收入使用便利化措施,支持区内银行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涵盖全流程需求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连云港主动建设“一带一路”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中哈基地、上合组织物流园持续上量,今年以来进出场货物同比分别增长13%、44%;积极探索“9610”进出口、“1210”进口跨境电商全业态业务模式,培育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9610”出口模式化整为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多样化选择。“1210”保税备货业务省却很多一般贸易所需的前置手续,方便快捷。

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增幅位居全省第三。

市场主体“更有底气”

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是保市场主体的关键。获批以来,连云港相继推出片区“新政28条”、“1+8”产业发展等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建设合力。

片区在江苏首创行政审批“1220”改革,实现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市税务部门在自贸区内取消35项税务证明事项,将18项新一批证明作为告知承诺制试点事项,办理出口退税平均时间缩短为2个工作日。截至目前,片区新成立市场主体2879户,较获批前增加2.5倍。

下一步,连云港自贸试验区将以获批一周年为新的起点,发挥对外开放最高平台作用,着眼“育新机、开新局”,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集成超越,切实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吴琼)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