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明天》双线互动,以科技赋能中国智造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8-20 09:05
2020-08-20 09: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AI(人工智能)是什么?在以往印象中,它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高科技名词,它为人类生活带来科技便携,也带来了挑战,不知不觉中,它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8月19日晚八点,芒果TV独家播出的《叩响明天》正式上线,历经一年多的筹备周期,通过对科学内容的深入考察论证以及对市场受众的调研科普,终于迎来了正式的上线播出。在“近未来”,下一代科学技术和流行趋势将往哪个方向延伸?在《叩响明天》,你将看到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感受到中国智造的力量,寻找科技的答案。

沉浸互动体验,唤醒“机器坤”

节目组创新设计节目形态,将有趣的“互动”巧妙融入科技纪录片中,各领域的科学家及研究学者现场讲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内容,而观众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体验参与到节目内容中来,这样的融合,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节目组与AI机器人制作团队深度合作,通过相机拍摄蔡徐坤多角度照片和视频,采集大量的表情、语料,长达6个月的数据处理及建模,量身定制1:1的“机器坤”,外形逼真、对话灵敏。为了探讨AI能否进行思考创作,节目组更是与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智能AI作曲实验室联手合作,对蔡徐坤的《重生》进行现场重新编曲创作,其强大的算法和创作能力,让蔡徐坤本人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节目要创新,艺人要体验,在《叩响明天》中,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两者的全新结合得以实现。青年音乐人蔡徐坤,这次成为带领观众走进高科技实验室的引导者,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讲述者,大众通过节目对 AI(人工智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拍摄题材和表现手法都别具匠心,在感受和解密科技的同时,一边享受互动的观看体验,一边了解科技的发展现状……

娱乐之外,更应有使命与担当

长久以来,很多年轻的明星在各种影视作品、综艺节目中,表现更多的是才艺和所谓“人设“,在人气攀升的同时也备受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并非明星本人愿意在”话题“圈内浅层表现,而是有深度有广度又兼具娱乐性的节目本身太少了,很难找到合适的节目与定位。

在这一点上,《叩响明天》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一个全新的表现平台,从内容到形式都实现了多重升级,新科技的体验背后,是大国崛起的宏大背景,人人关心国家科技发展,这样的“正能量话题”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年轻的艺人也应该有新的使命、新的形象、新的可能,。在这个娱乐喧嚣的时代,偶像更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引导粉丝与观众更多地关注科技、关注科学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共同展望国家的未来发展。

科技兴国,把握住时代的脉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国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方面,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高端芯片产业用漫长的时间和巨量的人才投入换来今天的技术积累,但仍在追赶。近期美国大选临近、疫情加剧,美国不惜持续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某些追随者也频频向中国施压。“中国智造”,能挺过去吗?

科技的创造力与人类的想象力同等珍贵,所谓未来,是理性研究的必然结果,也是浪漫感性的无限可能。科技发展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关于未来,《叩响明天》会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和想象吗?相信观看了节目之后,观众心中自有答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