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铁路强国什么样?高铁网有什么新变化?人们的出行有什么变化?近日,多家中央主流媒体集体聚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纲要》),浓墨重彩展示中国铁路发展蓝图。(8月14日 中国铁路)
此次《规划纲要》之所以受到众所瞩目,是因为它是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铁路网规划纲要。该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分为两部分:其一,到2035年,中国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势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提留强国,全国铁路网总里程将突破20万公里,高铁7万公里;其二是到2050年,将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也就是说,中国铁路发展在未来三十年将分为“两步走”、两大阶段:2035年和2050年。届时,中国铁路将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铁路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铁路企业,并且,中国铁路持续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与组成部分。其规划之详细,立志之宏远,在近些年来实属罕见。
实际上,现在即便是经常足不出户的人们也能感受到铁路发展的变化。高铁网络的快速形成,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的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随着铁路6次大提速以及全网的电气化改造,让时速仅仅几十公里中国铁路从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运营效率低下的情况中彻底摆脱出来,从此,中国铁路快速步入发展轨道,大量的快速列车、特快列车以及重载列车服务于沿海以及经济发达地区,让改革开放事业有了重要的交通体系支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工业全产业链优势,在改革开放这场重大机遇期中占得了先机,攫取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2008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一列从北京发往天津的城际列车“悄然”出发了。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京津城际高铁。这条高铁不仅为当时的北京奥运会提供了大量交通便利,也把两个大型城市紧紧连接在一起。而更重要的,是中国从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2011年,被万众期待的京沪高铁开通;2012年,被称之为“最长高铁”的武广高铁开通;2018年,连接我国江南与西南广袤地区的沪昆高铁开通;同年,随着宝兰高铁的投产,“四纵四横”高铁网络正式建设完成;在不断有主干线高铁投产的同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高铁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出行方式,让人们对铁路事业发展更加具有信心和期待。
在铁路货运方面:中国铁路正在加紧推进快速运输网络建设;中部大干线——浩吉铁路于去年建设完成;中欧班列实现突破式和跨越式增长。短短不到10年时间,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与发货吨位达到几十倍的增长,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更是在开行班次和发货数量上实现了同比24%和27%的同比增长幅度,其未来发展更是大有可期。
现代化经济强国,必然是铁路事业发展的强国。因铁路事业的发展,则更是推动着国家经济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铁路事业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它也在孕育着一场更加浩大的繁华与盛筵,等待着人们去探寻,等待着人们去期许。
(马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