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是我的家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8-13 04: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小时候,家是爸爸、妈妈和我。长大了,家是丈夫、儿子和我。再后来,我下乡驻村扶贫,和其他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吃住在那里,村子也是我的家。

扶贫的日子里,有时我也会想自己的小家,但我逐渐适应了扶贫的工作和生活。两年来,我们早起晚睡;我们走进农户家,来到地头边;我们和村民一块修水井,一块种庄稼,一块赶集,一块做饭……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宣传扶贫政策,政策讲得清楚,更能落到实处。健康扶贫让村民看病不再愁,报销不再难;教育扶贫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文化扶贫让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综合活动室进村;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各项政策涉及衣食住行,涉及老老少少,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扶贫工作中有使命,有信任,有付出,有收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看到老乡们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我们十分感动。

村里有一户贫困户,家里有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其中有一个生了大病。我们告诉他各项政策,全力提供帮扶。三个孩子上学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生病能按医保政策报销。有了好政策,更能放心加油干。一天,我们给他家送去了衣物用品,当我们离开时,两口子端着一小簸箕熟花生执意让我们收下。我伸手抓了一把,眼泪却忍不住流下来。善良质朴的人们一次次让我感到温暖,我突然觉得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就是我家,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我爱我的家人,也爱我的这个家。

渐渐地,村里出门打工的人多起来,产业扶贫成效更加明显。驻村扶贫的日子过得飞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贫困户脱贫了,贫困村摘帽了。村里有了平坦的公路,路边有了明亮的路灯。宽敞的文化广场上,人们扭着秧歌,处处欢声笑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奔跑在脱贫奔小康的大路上,我们感到无比骄傲!

(作者为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3日 07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