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运河文化新高地 “讲好大运河故事”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8-10 10:29
2020-08-10 10: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8月6日下午,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组织举办的“讲好大运河故事”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代表都是致力于中国大运河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既有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也有行业协会翘楚、国家央媒。新近成立的大运河文化协作体首次亮相,执行主席姚赛在会上的精彩发言,受到与会代表高度称赞。

大运河文化协作体执行主席姚赛在会上的精彩发言

姚赛在发言中讲到,大运河文化协作体旨在落实有关大运河建设重要指示,以“运河文化链接世界,协作平台助力发展”为愿景,按照“中央政策引领、政府需求导向、项目建设落地、产业集群导入、主体市场运作、金融手段孵化”总体思路,探索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落地路径,搭建与运河沿线城市协作共赢平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向新的辉煌,致力成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践行者、推进者、引领者。

“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发言。

首创“1+5”模式

在发言中,姚赛具体讲了为运河沿线城乡发展提供“纵向全过程、横向一体化”的 “1+5”服务模式,即:一张蓝图、五位一体。一张蓝图就是按照中办、国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各节点的准确定位,确保其规划方案符合地域历史文化特质和未来发展要求。所谓“五位一体”,就是项目规划、央企合作、金融统筹、产业导入、智库跟进。协作体将组织文史专家和规划团队,对节点城市拟建项目进行全方位调研论证,确保方案的独特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根据工程性质和城市要求引进相关央企和重点企业参与建设,确保工程的国家高度和优良品质;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等多种手段,为城市定制资金统筹方案,筹集建设基本金;着眼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域特色、市场需求、民生需要,合理引进高品质配套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激活传统产业,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协作体智库团队优势,为节点城市提供历史文化发掘、未来发展论证、产业发展定位、文旅项目咨询等服务。

川流不息的大运河

构建运河文化新高地

姚赛在发言中,还围绕运河文化旅游讲了具体设想和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他讲到,运河沿线各省市文化旅游各具特色,形成了一定规模,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运河两岸,需要一根红线把她们串起来,形成一道既各具特色又融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为此,协作体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各节点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特点等,进行考察论证,把大运河为后人留下的珍贵古镇、古闸、古塔、古桥以及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多种的技艺等厚实而多彩的文化“家底”摸清楚,并将这些显性与隐性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和盘活,实现运河文旅跨界升级,使运河文旅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姚赛还透露,由大运河文化协作体文化艺术顾问、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领衔的团队,正在构思创作并将在运河沿线 组织“运河魂”系列实景演出。此外,他们还开始筹办“运河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打造“大河之歌国际音乐节”,筹拍《运河人家》和《地球上的大运河》等影视片。

“大运河文化协作体成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将全力支持配合协作体的工作,努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讨论中,全体与会代表一致支持大运河文化协作体成立,并就与协作体展开有效合作发表了很好意见。

  与会的嘉宾合影留念

据悉,大运河文化协作体执委会主席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担任,合作单位有多家央企和有关金融机构,以及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影视传媒、信息产业等机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