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守着嫩芹,艳菊、绿笋,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甘肃民勤:守着嫩芹,艳菊、绿笋,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07 14: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仲夏时节,甘肃省民勤县昌宁镇西芹种植基地露地西芹喜获丰收,翠绿的芹菜个高杆粗,清香扑鼻。几十位村民熟练地将西芹收割、捆扎、过磅、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种植的这是皇后西芹,每亩产量可达8吨,按照目前的行情,每亩收入15000元以上。”西芹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兴荣高兴地说。今年,民勤县昌宁镇依托毗邻金昌市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了以西芹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示范点1000亩,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种植以甜美南瓜、娃娃菜为主的特色蔬菜400余亩。

在民勤县三雷镇建新村,万寿菊花开似海,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万寿菊花,企业相关人员正在对色素万寿菊进行理论测产。

去年以来,建新村结合“三变”改革,成立建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试点种植万寿菊100亩,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今年,建新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流转土地200亩,将花卉基地面积扩大至300亩。同时,与合作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明确提出万寿菊收购单价1.2元/公斤,确保万寿菊种得好,卖得俏。

据介绍,民勤县依托三面环沙,自然隔离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立中国工程院吴明珠院士工作站、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民勤综合试验站、民勤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研究中心及蜜瓜、蔬菜、林果、土肥、节水等农业科研所,集中突破农业发展技术“瓶颈”,推进特色有机农业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这几天,民勤县薛百镇芦笋基地内,或高或矮的芦笋,根根挺拔,嫩绿喜人。工人们将采收的芦笋进行分级包装后,移入冷藏库降温处理,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通过集成优良品种、护根育苗、深耕定植、地面覆盖、持续采收等技术,破解“南菜北种”难题,实现芦笋优质栽培、高产高效。”基地负责人陈胜泰介绍说,芦笋投资少,收益期长,近年来销售价格稳中有升,春、夏两季采摘每亩800多斤,亩产值4000元以上。芹菜质优价良,菊花俏销市场,芦笋远销他乡......特色产业让民勤百姓奔小康的脚步更铿锵。

如今,民勤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苏武供港蔬菜、蔡旗官沟韭黄、薛百更名芦笋等8个县级特色农业示范园带动效应明显,全县万亩、千亩、百亩产业示范基地达292个,蜜瓜种植达到15万亩、茴香10万亩、果蔬13万亩。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