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子走上“致富路”

来源:新华网
2020-08-06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兰州8月6日电 题:结对子走上“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自打天津市河东区的扶贫干部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开展对口帮扶,宁县南庄村村民董小峰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家去年收入七八万元,日子可算好起来了。”记者采访董小峰时,他正忙着扩建猪舍。今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年收入能再上一个台阶。

“我都不敢想我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董小峰说。董小峰一家是因病致贫,家里的老人和他的爱人需要常年用药。董小峰有两个儿子,大的在读高中,每年各项费用需要1万多元,小的在读初中,一年的花销也在4000多元。

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董小峰因为腰伤无法外出打工,只能依靠养猪和种地维持生计,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万元,除去两个孩子上学和买药的花销,一家五口每年只能靠着几千元勉强度日。

2017年,河东区和宁县签署了合作帮扶协议,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开展帮扶工作。董小峰和县里的养殖户们一起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养殖培训,不久后又申请到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

技术有了、钱也有了。建猪舍、买猪崽……董小峰的信心和底气也回来了。

2019年,董小峰养的猪崽卖了个好价钱。今年,董小峰准备再大干一场。“有盼头儿了,干起活来也越来越有劲儿了!”

董小峰一家的脱贫路正是天津市河东区对口帮扶甘肃省宁县的缩影。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天津河东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突破口”,金银花、苹果、牛羊肉……一批产业帮扶项目先后落户宁县。

截至目前,河东区累计为宁县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全部用在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等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建成扶贫车间32个、果蔬保鲜库12座,扶持上万户脱贫户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效,累计受益贫困户4.9万人。

除此之外,两地还开展了“宁货进津”行动,建成“宁县农特产品旗舰店”,对宁县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销售,推动天津企业与宁县企业签约,实现了宁县农产品和天津消费扶贫企业及消费市场的精准对接。

两地结对子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宁县已累计减贫超过11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09%,6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今年2月,宁县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正式“脱贫摘帽”。

“对口帮扶让我的生活好起来了,我也准备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还没脱贫的乡亲们一起干,大家争取一起过上好日子。”董小峰说。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