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补课”、远程实习……这些大学生暑期“充电”应对新挑战

来源:新华网
2020-08-06 22: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南宁8月6日电(蒙思思、杨诗莹、黄幼婷)疫情影响求学、就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暑期,不少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加紧给自己“充电”,以积极的行动应对新的挑战与压力。

受疫情影响,春季学期不少高校延迟返校或取消开学。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生理学专业研二学生陈耀原本计划在暑假前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但由于开学时间延迟了将近3个月,他的学习计划被迫放缓。

对于陈耀这种专业有实验要求或实操训练的学生来说,有些学习内容不能完全通过网课代替。为了弥补居家期间落下的学习进度,7月初学校放暑假后,陈耀决定留在学校“泡”实验室,追赶自己落下的进度。

陈耀介绍:“在40多位同班同学中,选择留校学习的人占大多数,即使回家也不会待太久。”

学习要赶上,就业也是大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在春招时也出现缩减招聘或延迟招聘的情况,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线下实习受到一定影响,不少学生转向了远程实习。据了解,一些企业在启动本年度春招的同时也推出了一些远程实习岗位,有的岗位即使并非远程性质也允许实习生延迟到岗、线下办公。一些知名的实习信息发布平台还开设了远程实习招聘专场。

陈静(化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疫情发生以来她已有两段远程实习经历。目前,陈静正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远程实习。她说,尽管自己一开始不太适应远程办公,但经过锻炼,已经逐渐能够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并且越来越能体会到远程实习在节省通勤时间、灵活安排工作等方面的优势。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秋招,陈静还在假期学习了不少与求职有关的在线课程。陈静说,在刷朋友圈时经常能够看到其他同学分享一些与求职有关的讲座海报或学习群二维码,通过网课提升自己成为不少大学生暑期“充电”新选择。

不少高校学生还在暑期积极开展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广西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7级学生苏鲲近期正在制作一部反映援助湖北抗疫医务人员的短片。“我的父母一个是交警,一个是护士,都投身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也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讲好抗疫故事。”苏鲲说。

新的形势也让不少大学生对于暑期规划有了新的感受。中国传媒大学研二学生姚广玥说,面对疫情和就业等问题难免产生焦虑情绪,但只要每天实习有事做,心里就感觉就很踏实。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