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发现之旅频道《时代影像》栏目上播了一期记录片《心无旁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本片介绍,药食同源的传统鹜鸭种群是由一个民间育种机构于2003年开始花了13年时间选育形成的新品种,但出镜的公司总经理却是一位80后,为什么呢?这背后,是年龄相差40岁的两代人坚守、信任、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2016年,投入3000余万研发经费开发的德亨鹜鸭育种项目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四川农业大学王继文教授的帮助下顺利收官,当时该团队总负责人已年近七旬,经过13年的艰辛付出,已经没有精力带着项目继续发展,于是通过社会关系筛选符合条件的合作伙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接触了很多公司、团队、个人,经过无数次的讨论,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除了一些资本对行业的不了解,更重要的是资本的逐利本质不适合农业的长线投资。直到2017年,现任团队负责人、公司总经理潘杰的出现。
潘杰曾在官方媒体任职采编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2014年他接触了新媒体行业,开始了令身边人惊叹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路。他首先瞧准了两个新媒体平台最新启动外包的广告投放业务,但两个平台承包总费用高达200万元1年。由于是新的业务当时观望的人很多,却没人下签约。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潘杰找到一位投资人,通过友好的沟通,投资人同意投入100万,平台同意以半年为租期签约,潘杰则承诺无偿为投资人管理广告投放业务,并承诺半年期收益率在30%以上,即利润30万,条件是签约到期以后投资人不得续约,由潘杰来对接以后的业务。
2015年5月平台业务到期清算,投资人收益高达40%,满意地退出了项目。潘杰利用为投资人管理期间攒下的客户资源,提前与客户签订广告投放续约的合同,用客户缴纳的广告费与平台续约,利用金融杠杆的运营技巧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后来,潘杰利用手里的资源与一些濒危的、产品好营运差的公司签订代营运业务与对赌协议,帮助、扶持这些企业经营走上正轨,摇身一变成了投资人,公司业务发展高歌猛进。“自立立他”是他经营的原则,朋友们都愿意为他推荐一些比较优质的项目。
2017年,潘杰受人之托,前去四川农业大学名下一家水禽育种基地考察新品种的鸭子,即后来的“德亨鹜鸭”。这一次考察,成全了“德亨鹜鸭”产业。在基地考察的潘杰品尝到鹜鸭肉和鹜鸭蛋的时候,惊讶于鹜鸭产品鲜香的口感与细腻的质感。在了解到团队的需求以后,当天拨款40万购买产品,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发往全国各地,邀请朋友们做产品评测。在收到对品质肯定的答复以后,潘杰决定逐步投资并接管鹜鸭项目。
“如果一个产品30%的人觉得好,这个产品有存在的理由;一个产品有60%的客户反馈不错,那么它有成为品牌的潜力。如果一个产品有80%的人反馈不错,那么它一定能成为一个行业的标杆。”潘杰曾经对团队的人说过,“我们的鹜鸭客户反馈都不错,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价格问题。”
潘杰认为,工业、IT业、农业是三种截然不同的行业,运行规则也完全不同。工业思维强调自由与个人的价值,通过解放个人获得劳动力创造价值,个人与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互联网思维崇尚“蜂巢思维”,人的价值与集体的价值绑定在一起,追求平台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而新时代的农业思维则是两者相结合,在标准化地每个生产单元的同时,均衡地去调控产业链中每个层级的利益。“把品质做好是能力,把价格做下来是本事,把价格做下来的同时均衡品质、口碑、参与者利润、社会效益,这不但需要能力,还需要努力、天时、地利、人和。”潘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2019年,相互考察了两年的项目组正式完成了权利的交棒,原创始人及团队压缩股份,潘杰作为投资人控股项目,重组为四川省德亨畜牧有限公司,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还收到了地方集体经济的现金投资。
“创业不是参与竞争,而是创造,是从0到1。”潘杰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存在,而德亨鹜鸭项目,在他的定义里,则是通过高品质的独有品种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在养殖、加工、销售环节以及配套的技术服务、专用饲料、菜品开发、品种研发等各环节创造就业岗位、创造社会价值。“公司名为德亨,意思就是大行德广,元亨利贞。一个企业的发展要符合大家的集体的利益,这就是德;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自然财运亨通。”
“为社会培育优质禽种,为市场提供优质食材,为厨房开发优质菜品,为群众创造就业机会”是四川省德亨畜牧有限公司的企业使命。一个卓越的企业,必须击退速财诱惑,战胜投机取巧,对抗唯利是图,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助推社会的发展和所处行业改革的进度,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让匠心有名,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