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习总书记亲临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就脱贫工作考察调研,一年的时间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视察重庆和石柱重要指示精神,中益小学紧紧围绕“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从学生安全到学生课后的兴趣课堂共同发力,保障孩子的幸福童年。“再不用走两三个小时去上学”
去年九月新学期开学,2年级的罗湛很高兴,因为这学期开始,他再也不用早早起床,抹黑走夜路上学了。罗湛家住在4公里开外的盐井村,要走1个半小时左右。
和罗湛住一个宿舍的,是另外5个孩子。宿舍门口贴着班主任、管理员、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像这样的宿舍一共有20间,每个宿舍都有独立卫生间,能住6名学生。
宿舍分为卫浴区、洗漱区、住宿区,功能齐全,据悉,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添置上下床32张,被褥64套等寄宿用品,能满足学校3至6年级学生入住学习,学生上下学两头黑的境况得到彻底改变。
“去年总书记来学校时,这个操场还是水泥地,去年底已经铺上塑胶道了。这一年学校变化太大了。”马影翠是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小学校三年级语文教师,也曾是中益乡小学的学生。
“希望老师们扎根山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群众脱贫贡献一份力量。”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了马影翠这个80后扎根乡村基层教育的决心。马影翠17年的坚守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相比马影翠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操场由原来的土坝子变成了现在的水泥地面,还变宽了。如今,教室的黑板也从油墨黑板变成了磁性白板,教室里还装上了节能灯,白色的灯光更利于孩子们学习;此外,还装上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连音乐课上还有钢琴、电钢琴、葫芦丝等乐器可供孩子们学习。
新建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不仅安全性有保障,保证孩子们室外活动及学校集合集会需求,还让孩子们告别了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历史。
操场右侧的食堂已扩建成两层小楼。去年总书记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厨房,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嘱咐学校和老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当好临时家长,把学生教好、管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让家长们放心。那时,食堂还是平房,学生进餐必须分两轮,现在已能全部同时就餐。不仅满足了学生同时就餐的需求,还完全解决了孩子们因错峰吃饭,饭菜变冷的问题,更新配置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午餐食谱
该小学现有教师28人,在校学生147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贫困学生资助覆盖率100%。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校舍烂了,可以拿钱修;先进的教学设施,也可以花钱买。教学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教师。
随着扶贫的深入,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在硬件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的差距,一直存在。因此加强教育,保障孩子有个幸福童年,是中益乡小学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中益乡小学的教师们,在向学生解惑时,自身的“惑”也渴望能解。这种“惑”,就是怎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石柱县教委的安排下,利用交流、志愿者、支教等方式调整了学校的师资结构,为学校薄弱学科提供专业教师,县教委从石柱县城区选派优秀教师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1名,涉及英语、美术、体育、幼教学科。
并利用市教科院名师送教下乡、“担当者”阅读培训、南坪实验小学跟岗培训、“国培”、“特级教师文库”自修、山东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等学习交流,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提升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201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不再空白的放课后
“学校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上课都格外积极,老师们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去年我带着孩子们去重庆参加了夏令营,还到了北京,让孩子们开了眼界。”马影翠开心的发现,以前非常内向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为了丰富孩子们放学后的时间,学校还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设置了二胡、书法、舞蹈、线描、诵读、篮球、简笔画、小合唱等课程辅助活动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喜欢的活动中。
教师们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寄宿的孩子们辅导学业,解答凝问。中益乡小学的教师们无不用心用情关爱学生每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每月定期走访,对残疾的孩子实行送教上门,平均每个月都在两次以上。
中益小学的孩子们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爱,石柱县国税局每学期对成绩优异的孩子、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少先队员和体积极分子实行奖励,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中益小学的老师还多次带领孩子们到重庆主城区参加科技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到西南大学参加国学夏令营,到重庆人民小学参加访学活动。
2019年6月1日,有两名孩子走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儿基会的活动,孩子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祖国,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开阔了视野,走出了土家山寨的贫困山区,融入了重庆城区,树立了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走向了美丽中国。
一年来,中益的孩子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笑容多了,更自信了,习惯好了,父母口中的责怪少了,赞扬多了,家长们都惊讶地说:“我的孩子比以前真的有所改变。”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张书琛
(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