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CCTV发现之旅频道匠心系列纪录片《时代影像》栏目报道了一个水禽品种——德亨鹜鸭,据了解,该品种虽然推出不到一年,但是项目于2003年立项以来,至今已经17年,其中前期开发时间13年。
德亨鹜鸭又叫东坡鹜鸭,是四川省眉山市一家水禽育种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品种。德亨鹜鸭无论公母浑身漆黑如墨带金属光泽,体态袖长如梭,这外形特征是鸭品种里独一无二的。相比普通肉鸭,该品种具有成长慢、瘦肉比例高、肉质口感佳、蛋质优的特点。据悉,德亨鹜鸭是以传统药用鸭“连城白鸭”为母本,选取其他3种近似血缘,以现代科学育种技术纯化改良而来。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亮介绍,德亨鹜鸭保留了白鹜鸭药用价值的同时,提高了其产肉性能、产蛋性能,使其更加具有经济价值。
心无旁骛,匠心繁育13年
1年时间调研立项,4年时间选育,最终在四个品种中选出了最优的配对方法,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品种。然后又用四年时间对“德亨鹜鸭”在肉质、药用和品种遗传稳定性上进一步优化,最后又用了4年时间在养殖环境、营养条件、加工方法、抗病能力测试、基因变异系数上面进行测试。整整13年匠心繁育,自费3000余万,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德亨鹜鸭”的四系配套繁育方案。长期以来,由于品种培育工作持续时间长、耗资大、风险高,都是作为科研项目由高等院校申请立项、申请专项资金扶持才能推动。13年不问收获的持续付出,足够拖垮一个中型企业,其中艰辛可见一斑。
自立立他,新业态助力农业增收
目前,该项目已收到四川省眉山市复兴镇集体经济投资款项20万,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地方增收、创收。据了解,鹜鸭养殖项目目前已开发出稻田共生养殖、果林共生养殖、荒林生态利用三种生态养殖模式。参与者在原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养殖鹜鸭增收,并由集体经济牵头在本地形成初加工、深加工配套体系,切实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独有品种、核心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差异化市场,这就是德亨鹜鸭征战市场的法宝。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助推农产业发展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化、流失,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瓦解,走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逐步发展为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农产业。而品种研发工作,将作为农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为产业赋能,增加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业赠收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