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致富 教育强心——重庆大学对口扶贫云南绿春掠影

绿鑫有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基地,是重庆大学定点扶贫和消费扶贫示范企业。产业发展和消费扶贫帮助绿春百姓走上富裕之路,教育扶贫则为绿春百姓心中的梦想插上翅膀。定点帮扶以来,重庆大学采取网络教育、学习培训、支教等帮扶方式,搭建了重庆大学青年社会实践基地、重庆大学网络教育示范点等平台。

产业致富 教育强心——重庆大学对口扶贫云南绿春掠影

来源:光明日报 2020-08-03 07: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下一步,我们要在试验田里对比生物农药使用前后的效果。”5月19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阿迪村,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组和绿鑫茶厂技术人员在茶叶种植基地查看病虫害现状,解决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在茶叶加工基地,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茶叶产品正在被搬上货车。

绿鑫有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基地,是重庆大学定点扶贫和消费扶贫示范企业。据重庆大学驻阿迪村第一书记谭利亚介绍,今年,学校向绿鑫茶厂定向采购的茶叶,直接带动贫困户1300多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自2013年绿春县成为定点帮扶对象以来,重庆大学全力协助当地脱贫摘帽。学校以“扶智扶志”为主线,与全校56个二级单位签订了定点扶贫工作责任书,积极动员师生及校友的力量,从教育、文化、科技、产业、医疗等领域对绿春县开展全面帮扶。

为了落实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激发农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重庆大学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促成绿春县与13家校友所在企业开展农副产品营销全产业链合作。

云南的代表性美食是米线,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云南还有一种红色的米线,这碗红米线还从绿春“端”上了重庆大学师生的餐桌。重庆大学的15所食堂均设立了定点扶贫云南省绿春县农校对接示范窗口,主营绿春红米线,同时销售以干竹笋、黑木耳、野生香菌为原材料的“扶贫菜”。校内还设有定点扶贫示范超市,为绿春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

产业发展和消费扶贫帮助绿春百姓走上富裕之路,教育扶贫则为绿春百姓心中的梦想插上翅膀。

5月26日,绿春县平河乡大头村幼儿园迎来了首批拉祜族学龄前儿童。第一次走入幼儿园的孩子们有些拘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一张张小脸上才逐渐露出笑容。幼儿园园长李我楼特别高兴:“这是我们接收的第一批拉祜族孩子。以前我挨家挨户去劝说,可村民们实在是困难,教育意识也缺乏,没有一个家庭愿意将孩子送来上学。”今年,重庆大学捐赠了30万元在该村设立幼儿教育扶贫项目,大力支持拉祜族幼儿教育发展。

定点帮扶以来,重庆大学采取网络教育、学习培训、支教等帮扶方式,搭建了重庆大学青年社会实践基地、重庆大学网络教育示范点等平台。学校对绿春县1116名在职干部免费提供网络学历教育;累计选派了42名优秀研究生到绿春开展基础教育志愿服务工作;接收绿春县65名中小学教师到重庆进修学习。

截至2019年末,绿春县已实现6个贫困乡镇(深度贫困乡镇4个)退出、8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6.86%降至1.31%。2020年5月,绿春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粟萤子 郑恒毅)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