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合肥市委精心安排防汛安置点志愿服务

共青团合肥市委精心安排防汛安置点志愿服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30 19: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6日上午,受巢湖持续高水位影响,合肥市启用蒋口河联圩分洪。肥西县三河镇木兰社区等地村民近400人紧急转移至合肥168中学集中安置。

7月25日中午接到通知后,共青团合肥市委迅速行动,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在数小时内迅速集结,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前往安置点。他们奋战8个小时,铺设起1000张安置床,参与物资搬运、卫生清理、群众安置、生活用品分发等工作。截至目前,团市委累计招募430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务安置群众。

为更好地为安置群众服务,共青团合肥市委在安置点内专门腾出单间空调房用于安置一周岁以下儿童。设置青少年活动室和读书角,对接捐赠300余册书籍及文具、绘本、画笔等用品,为安置点青少年提供可学习、可娱乐的开放空间。建立心理咨询室。依托市12355服务台资源,组建由两名专业老师和一名志愿者构成的心理辅导组轮流驻点,全程提供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一对一”服务。

对于中老年群体,共青团合肥市委邀请社区组织广场舞志愿者定时提供广场舞教学互动活动,购置象棋等文娱用品,搭设电影播放屏,分时段播放红色电影,丰富群众文娱活动,邀请志愿理发师开展爱心“义剪”活动。

针对安置点老人、残疾人比例较高的情况,组织安徽中医药大学专业青年卫生志愿者每周开展2-3次艾灸、推拿、保健操等中医理疗服务和健康科普。聚焦青少年群体,成立由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学业辅导组,每天4小时分时段设置课程表,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绘画、儿歌、阅读等临时课堂。

他们还组织机关干部成立综合保障、人员调配和现场服务组,加强统筹,分级管理,将志愿者按照分工划分为综合协调、分区服务、物资发放、活动服务等9个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日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排班到人。

在安置点入口处设立志愿者工作站和咨询服务台,分类梳理安置群众年龄、身体状况等信息,在通道区域张贴“有事找志愿者”标识,确保第一时间满足群众需要。

按照现场布局,志愿者们把300余张床位划分为6个区域,6个分区服务志愿者小组详细记录区域群众特点和服务需求,形成“一组一区”定人定岗模式,全方位提供餐食分发、健康测温、物品订购等服务,满足群众临时性需求,确保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和精准性。

汛情发生以来,共青团合肥市委第一时间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按照当地防汛指挥部统一调配和安排,投身防汛救灾工作。自7月19日发布号召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共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290余支,1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防汛巡逻、物资搬运、转移安置、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