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智惠联合上海联通发布上海市消费复苏研究报告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7-30 16:12
2020-07-30 16: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涌,并随着春运大潮席卷全国。为有效防控疫情,全国各地普遍延长春节假期,采取延迟复工、取消公众集体活动、居家隔离等各种举措进行疫情防控,对各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城市仿佛冻结了一般,被按下了暂停键。。。。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显现,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逐渐恢复了生机,那么截止目前是否完全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呢?此次银联智惠携手上海联通,联合从线下与线上数据两个部分进行上海市消费复苏分析:

一、上海市消费活力趋势上海市客流情况+银联消费活跃度情况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春节期间开启了放假模式,春节延长至2月2日,许多打工族也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体验了一把寒假。多数企业宣布2月10日开始复工,我们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出从1月27日到2月10日,到访上海的客流已经开始缓慢增长。由于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居家办公的模式,所以在春节后期到访上海的人群并没有激增,而是处于一个较慢增长的状态,直至4月中旬增速开始趋于平稳。随后劳动节五天小长假期间,因为,上海的客流又迎来了一个“小高峰”。反观消费趋势,由于受疫情影响,对线下零售行业造成较大冲击,消费指数增速更加平缓,但整体走势与客流呈正相关的关系。尤其在4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五五购物节”,4月23日“五五购物节”正式开始,对于拉动线下POS刷卡消费及云闪付支付的效果显著。

二、从商圈客流及消费指数看消费复苏

为了更清楚的反映消费指数,选取了南京东路、淮海路及豫园商圈作为样例。通过图表,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三个商圈的周度消费指数逐步递增,但距离三个商圈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皆有一定差距,直到“五五购物节”,南京东路商圈及淮海路商圈的消费水平才恢复至同期平均水平。

通过三个商圈的到访客流走势的对比分析,三个商圈整体的客流走势大致相同,因为豫园吸引多为外地游客,且不位于交通换乘站等客流超密集场所,客流量较其他两个商圈略低。

三、从出行及酒店消费笔数看复工复产

由于疫情影响,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大多数人都开启了居家办公的模式,在2020年3月之前,乘坐上海公共交通的人数仅为原来(2019年3月)的一成左右,直至4月份才逐步恢复到原先水平的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坐上海公共交通的人群正在逐步增加,但是距离疫情前上海公共交通那令人颤抖的客流量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距离“众众众众众”的时代也不会太过遥远。

相比疫情带给公共交通的影响,对于酒店行业的影响要略小于公共交通,自复工以来,酒店行业的交易笔数逐步增长,由仅为去年同期的55%左右的交易笔数恢复至了85%。

四、从线下娱乐消费情况看疫情冲击

疫情及春节期间,尽管用户娱乐类潜力被巨大释放,但由于居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线下娱乐(游艺设施、电影院、KTV、桌游密室等)这类人流密集型的场所因疫情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线下娱乐类的交易笔数在清明期间达到低谷,由于当时疫情仍处于严峻状态,整体线下娱乐类消费仅为去年同期的10%左右。随着疫情的好转,上海地区逐步恢复了生机,娱乐消费增幅迅速。截至2020年5月中下旬,上海市的线下娱乐的消费笔数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恢复到去年平均水平指日可待。

五、从手机线上应用指数看疫情影响

1. 教育+办公APP使用人群走势指数

根据联通大数据对线上APP的分析显示,疫情期间,上海市大多数的企业采取了居家办公、线上复工的措施,线上打卡、视频会议、协同管理等功能逐渐得到人们青睐,办公类APP的使用人数明显增长。同样因为疫情影响无法线下复课,因此对使用线上教育APP进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由于寒假结束时间略晚于企业复工时间,可以看出在线上教育APP用户量爆发的时间点要略晚于线上办公类APP,但二者的用户群体均在四月末达到稳定。

1. 办公类+教育类APP使用人群性别比例

通过联通大数据对于使用线上办公&教育类APP人群的性别解析,发现男女比例基本上处于持平状态,没有明显差异。

1. 办公类+教育类app使用人群年龄分布

通过对办公类和教育类APP使用人群年龄层的分析,25-40岁人群成为线上教育及办公APP使用的主力人群,一方面是因为25-40岁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群相对于中年人对于线上操作的接受程度较高,导致该年龄段使用线上办公及教育APP的人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1. 不同年龄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细微差距

通过对相同年龄阶层不同类型的APP偏好分析,50-60岁的年龄群体在使用APP的时候,相比较年轻人,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教育上,有可能是在替家长辅导孩子在学习。而20-30岁的人使用教育类app的比例要略低于其他年龄段,投入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年龄层要减少1%左右。从使用线上视频+游戏的客群的角度进行观察,20岁以下的人群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娱乐层面,尤其在游戏层面,较中年人的娱乐次数平均高于5%。当然,受到疫情对于线下消费行业的冲击,线上支付类APP的热度与线上视频几乎难争高下。

六、从手机应用指数看线上娱乐(线上视频+游戏)

通过对联通大数据的手机APP指数进一步分析,疫情期间,用户被迫居家,整体线上娱乐时间延长,线上娱乐几乎受到了各年龄段们粉丝的青睐。但45岁为分水岭,超过45岁的人群更加偏爱线上视频而非游戏,因为短视频、在线视频、泛娱乐直播相比于游戏能更好的利用起人群的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消费文娱内容的重要渠道。

娱乐类app更受男性偏爱。

相比于线上办公&教育APP使用人群性别相对均衡,在线上娱乐行业就出现了明显差距,男女比例达到了1:2,是否能说明男性对于放松娱乐主要的渠道来源于组团开黑或者看看直播打赏打赏主播呢?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因用户都处在居家隔离期间,对于线上视频的内容消费有一定需求,无论是从点击人数还是从使用时间均稳步增长。正式复工后,使用线上视频类app的时长明显减少,但点击次数仍波动式缓慢上升,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看短视频,疫情期间明显培养了用户对于在线视频APP的粘性,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短视频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七、总结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确实对线下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的同时,魔都人民用自身行为诠释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乐观心态,线上办公、学习并没有让魔都群众停下自己工作和提升自己的脚步。在线视频人人爱,疫情并不影响买买买,娱乐仍占据了魔都人民大部分的线上时间。随着封印解除,城市在复苏,相信原先那个活力四射的魔都马上就要回来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