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驻“科技小院” 暑期推广农业技术

来源:新华网
2020-07-27 14: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石家庄7月27日电 题:大学生常驻“科技小院” 暑期推广农业技术

新华社记者赵鸿宇

“每天上午,我都带着标尺、插牌等工具到试验田,查看玉米生长情况;下午到实验站做测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导师线上探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还要经常去村民家讲解玉米目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每天都很忙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研究生叶松林说。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全国首家“科技小院”,研究生扎根农村开展实用新技术研究和推广,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科技服务。

一代一代学子薪火相传。2018年秋天,叶松林进入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今年是他在村里度过的第二个暑假。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宏彦说,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设立8个“科技小院”,结合不同区域的种植、养殖特点,派驻不同专业研究生21名。今年暑期,他们结合自身研究课题,在智慧农机、特色种养、粮食高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技术推广。

“只有农民的收成好了,才能说明我的研究和技术指导可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研究生李惠丽说,她入住前衙“科技小院”一年多,主要从事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示范和葡萄行间套种实验,目前已经推广2000余亩。近日她还与国网曲周供电公司合作,设立多个监测点,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实时传输数据,做好夜间的观察、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级研究生丛佳慧今年4月来到王庄“科技小院”,她告诉记者,作为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女生,暑假第一次在农村度过,经常和庄稼打交道,整个人都晒黑不少。但能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很有收获。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