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批“老年餐桌”开福区“开饭” 60岁以上老人享政府补贴助餐

西园北里百年梧桐树的绿荫下,六张餐桌次第摆开,蒸鸡、辣椒炒肉、炒空心菜、冬瓜排骨汤的“两荤一素一汤”,让90岁娭毑雷月秀吃得直咂嘴。

长沙首批“老年餐桌”开福区“开饭” 60岁以上老人享政府补贴助餐

来源:长沙晚报 2020-07-27 10: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卓 通讯员 莫玲艳)西园北里百年梧桐树的绿荫下,六张餐桌次第摆开,蒸鸡、辣椒炒肉、炒空心菜、冬瓜排骨汤的“两荤一素一汤”,让90岁娭毑雷月秀吃得直咂嘴。这一餐吃饱吃好,她只花8元钱。

今日,长沙首批“老年餐桌”在开福区“开饭”。2014年,本报曾独家报道了长沙第一家社区老年配餐中心因独力难支而最终关闭的案例。今年,市民政局在开福区、雨花区启动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试点,首批三张“老年餐桌”在开福区西园、砚瓦池和蚌塘社区启动,政府补贴助餐、街道核定管理、专业机构运营,合力打破过去由社区包揽而净亏的困局。

分三类补贴

最便宜一餐只花4元免费送上门

长沙首条历史步道西园北里,历来有过年过节吃满“巷”全席的传统,今日并非传统佳节,麻石板老巷梧桐树下却摆开了盛宴: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厨房里猛火热炒,荤素汤“六选四”,56位老人围桌吃饭,每人两荤一素一汤管饱、管够、管放心。

“只花一碗炒码粉的钱,我们老两口就吃饱吃好,省去酷暑下厨的麻烦。”62岁的老街坊陈春莲说,今日起二伏,厨房里开火热得像蒸笼,做饭生怕中暑。在社区“老年餐桌”8元一餐,有荤有素有汤,不仅吃得好,还省去买菜、下厨麻烦。同样的三菜一汤,87岁的独居老人黄伯元行走不便,只用花4元钱,社工将热饭菜送上门。

按照长沙市和开福区“老年餐桌”试点方案,助餐补贴分为三类:12元每餐的餐标,开福区户籍60岁以上老人,政府每人每餐补助4元;开福区户籍60岁以上的低保及散居特困供养老人,每人每餐补助8元;60岁以上失能失智的低保及散居特困供养老人,每人每餐补助8元,免费享受送餐上门服务。

政府逾200万元买单

2021年底力争试点区特困老人助餐全覆盖

截至2018年底,开福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8.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部分空巢、高龄等低收入老年人,尤其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饭难”问题突显。开福区率先全市探索试行老年助餐服务,为老人纾难解困。

2019年市民政局已下拨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福区“老年餐桌”服务试点,要求区财政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试点以市中心老旧城区、老年人助餐需求突出的社区为重心,首批在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东风路街道砚瓦池和蚌塘社区启动。重点保障高龄、孤寡、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兼顾其他老年人的助餐需求。力争到2021年底,实现试点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

打破社区独扛困局

社区申报区街审核专业机构运营 

2014年,雨花区圭塘街道大塘社区成立了长沙首个社区老年配餐中心。作为创新尝试,很被社会看好,甚至吸引了长沙其他城区和郊县的老人,要迁来大塘社区享受这一服务。然而,老人们吃得开心的背后,却是社区运营的举步维艰。该中心仅靠社区一腔热情独立支撑,抵偿和无偿给高龄特困老人提供餐食服务,当年月平均开支5800余元,收入却只有四五百元,难以为继。

知名社会学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史铁尔教授指出,社区经费紧张、人手少,事务繁杂,不可能长期坚持这一专业化程度极高的工作,这需要专业化的民间机构来运营。“而仅有民间专业机构运营,还是独木难支,需要政府购买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餐桌”如今不再由社区独自扛,采取政府适当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政府补贴助餐,老年人服务对象到社区申报,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审核,严选有餐饮资质的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并接受第三方评估,共同帮老人“吃好饭、饭吃好”。

(李卓)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