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市:致富能手的“生态经”

贵州赤水市:致富能手的“生态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7-23 13: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村支书唐永富,很自豪地分享他和当地村民在过去十年里的生活改善情况和致富经验。

据唐永富介绍,大荣村258户村民中,大约半数以上的家庭每户都备有一辆车,有139户人家在市区购了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的不到3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5300元。他说,若是没有道路建设,这些变化很难实现的。

56岁的他从小到大生活在大荣村。他说,在他年轻的时候,这个村子“特别贫困”。

当时他家住在山上的一个村子里,步行跋涉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想要出去也只能顺着陡峭山路走,从山间蜿蜒泥泞的小路向下,一个半小时后才能走出村子。

1989年,唐永富举家搬迁到赤水市区,他开始在赤水做起生意。2006年,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他当时接受了20多个同村村民的邀请,一起修路。

修筑公路花了三年,在这期间,唐永富卖掉了自己经营的家具厂来筹集资金。2009年,村民们修筑了一条7公里长的路,路面用碎石铺就而成。2013年,他们用政府给予的补助金购买了混凝土,翻新了这条石子路,建成了该村第一条硬化路。

唐永富说:“到目前为止,政府已经帮忙整修了130多公里的道路,确保每家每户在家门口就能用上平坦又坚固的道路。”

与赤水的许多村子一样,大荣村周围的土地都覆盖着富饶的竹林,竹子可用来制作纸张、家具和手工艺品。唐永富说,有了公路的便利,大荣村村民就能够更快地把竹制品运出村子换钱。

除了竹业,唐永富发展的渔业也是大荣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0年,唐永富从一家村户的稻田里购买了35公斤的鱼,他付给养鱼的村民700元钱。这些钱比农户自家卖稻谷的收入要多很多。

他说:“当时我受到启发,觉得我们可以发展鱼养殖业。

于是,2010年,唐永富开始利用废弃的水库养鱼,并鼓励其他农户也加入养鱼。

但他当时的想法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因为以前从未养过鱼,他们担心把农田变成鱼塘后可能会减少他们的粮食产量。最后只有16个家庭接受了他的建议。

正当唐永富努力经营渔业的时候,2012年6月,一场洪水把村里所有鱼塘里的鱼都冲下了山。

没想到,在这最绝望的时刻唐永富却又迎来了开辟市场的转机。

他自豪地说:“附近城镇的居民捡起从悬崖上掉下来的鱼,煮熟了吃,发现鱼的味道极好。有的人还联系我说要找我买鱼。”

2014年,唐永富卖鱼挣了20多万元,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发展鱼养殖。现在村里有102户人家养鱼,一年能赚460万元。(记者 王青云 编译 王瑾)

原文见7月23日中国日报5版 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7/23/WS5f18ee30a31083481725b8a7.html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