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武陵区产业主导托起脱贫致富梦

日前,武陵区河洑镇百余名农户聚在一起,积极参加食用菌种植培训。这是武陵区以产业唱主角,大力构建生态休闲现代农业特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开展产业扶贫脱贫的缩影。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武陵区产业主导托起脱贫致富梦

来源:常德日报 2020-07-20 15: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常德日报讯(记者 夏孟琦 武大为 通讯员 谢宛君)日前,武陵区河洑镇百余名农户聚在一起,积极参加食用菌种植培训。今年,河洑镇186户贫困户与常德市佳斌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直接帮扶协议,由合作社向每户贫困户发放菌包进行种植,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领群众自主脱贫。这是武陵区以产业唱主角,大力构建生态休闲现代农业特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开展产业扶贫脱贫的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围绕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武陵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地制宜、因乡施策,在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的河洑镇、丹洲乡和芦荻山乡3个乡镇发展和培育了特色扶贫产业。如河洑镇以昌龙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种植火龙果、无花果、乌梅等达500亩;丹洲乡以耘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楠果品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展金丝皇菊、黄桃等,种植面积达500亩;芦荻山乡以阳光雨露水稻种植合作社、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平台,种植“秦人古稻”、羊肚菌、灵芝等,并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及统防统治服务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基地面积达1000亩。各具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与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分红、务工、技术指导、订单收购和生产资料统购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增收、在家门口致富。尤其可喜的是,借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武陵区在芦荻山乡大手笔建设“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覆盖丹洲乡、河洑镇、芙蓉街道打造“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用高效、生态、智慧、休闲农业产业平台托起脱贫致富的梦想。

在对口扶贫工作中,武陵区突出产业先导作用,在激发石门县壶瓶山镇青山溪、天坪、中岭、九岭4个贫困村脱贫内生动力的同时,保持脱贫不返贫的长久生命力。2015年来,该区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帮助4个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特别是青山溪村,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按照“公司+景区+村民”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以景区为依托,吸纳村民融入旅游产业链,每年帮助村集体实现旅游收益分红3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00万元。2018年,4个贫困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据了解,该区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区县,连续4年获评全市脱贫攻坚考核对口帮扶先进单位,对口帮扶的石门县青山溪村生态扶贫产业项目更是成为全省产业扶贫的典范。

(夏孟琦 武大为 谢宛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