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鄱阳县送物资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7-17 10:40
2020-07-17 10: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三面环山的江西境内,因持续的暴雨,五大河流水量剧增,顷刻间都争相涌入北部地势平坦的鄱阳湖。

鄱阳湖,告急。

眼看平时熟悉的南昌秋水广场,淹没在浑浊的江流之中,鄱阳的莲湖乡在洪峰中孤独挺立。

成千上万的百姓被安排紧急撤离,37岁的范强意识到,他跟所有江西同胞一样,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六个小时之前,他刚从100多公里之外的桥头街回来,此前,他送了一车防汛物资过去。作为鄱阳县苏宁物流天天快递总负责人、鄱阳县快递协会秘书长,几个小时之后,稍作休息的他还得再次奔赴灾区谢家滩运输新一轮的防汛物资。

"其实有点累。"是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左五为范强

两天内崩塌的信心

那种不安感,是从反常天气开始的。

按照范强往年的经验,雨季的雨一次一般只会持续两到三天,但是今年的雨,一旦开始便有了无休止的架势。

进入7月,受持续强降雨和长江上游来水的影响,江西鄱阳湖以及周边河流的水位急速上涨,多处站点的水位都陆续超出警戒线。

但是此刻的范强并没有那么担忧。他是鄱阳县人,虽然1998年的那次抗洪经历仍旧记忆犹新,但他坚信,"这次的洪水不太可能比98年那场严重。"

只是,从坚信到信心崩塌,也不过两天。

8日开始,范强的耳边就接连不断地传来坏消息:7月8日,江西上饶市鄱阳县鄱阳镇问桂道圩堤发生溃决,决口达127米,导致附近6个村庄被淹;7月9日,问桂道圩上游对岸约1公里处,昌洲乡的中洲圩也近乎以相同方式溃坝;7月10日,江西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江西省防汛指挥部预计,鄱阳湖将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在洪水的反复侵袭中,范强在全县的三十几个乡镇网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位于谢家滩石门街的天天快递网点负责人,为了避免包裹受损,特意提前将包裹运往二楼存放,谁知,"98年的水位是1米,今年的水位起码在2到3米之间。"

放置在二楼的包裹也多少受损。

  范强与同行的伙伴一起搬运救援物资

"快递抢救还算及时,但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帮助重灾区的父老乡亲们。"7月10日开始,范强联合同县其他快递公司发起了募捐活动,为重灾区群众筹集善款购买防汛物资。即便他忘了,自己其实也是"受灾"群众之一。

"一天时间,我们就筹了三万。"11日下午,以矿泉水、泡面为主的救援物资被整齐地码在一辆辆快递货车内,每辆车的车身都整齐划一地挂着"抗洪救灾你我同行"的红底黄字横幅。

"真的,真的只是绵薄之力。"

在鄱阳县,抗洪形势极为严峻。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18时,县里有4个水站水位超过警戒线2.4米以上,3个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位。

被淹没的村庄,全都悄无声息地被包裹在参满泥浆的黄色汪洋中,高出洪水的建筑,远远看去都是一座座孤岛。

"县城之外,其实更加严峻。"以前快递业务能触达的四十几个乡镇,现在大部分都已面目全非。

据鄱阳县统计,截至7月12日15时,县里共有险情209处,其中倒灌2处、跌窝9处、堤身管涌穿洞65处等,全县受灾人口超60万人,有7万群众被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5亿元。

转移出来的灾民们,大多被安置在各地的中小学里。范强要做的,就是给这些重灾区的群众以及在堤坝上奋斗的官兵们送救援物资。

在赶往一个个目的地时,为了避开那些已经被洪水冲毁的路段,范强不仅绕了很多常规线路之外的高速公路,还走了各种连导航都无法识别的小路。"这些路的名字我都不知道,全靠同行的伙伴找当地村民带的路。"

看着与洪水殊死搏斗的士兵们,范强坦言,这种直观的感受远比媒体的文字、朋友圈的视频来得强烈,"这些才是真的英雄。"

他不是一个热爱且擅长表达情绪的人,但是他手机里却收藏了很多抗洪救灾士兵的照片,"都是网上偶然看见的,很敬佩,我就保存下来了。"

范强说,他做的,"真的,真的只是绵薄之力。"

现在,整个鄱阳县就像一个四处渗水的房间,纵使每个渗水的"角落"都有数以千万计的救援队伍进行修补,但是,鄱阳湖水位还在不停上涨。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暴雨将再至,雨情汛情继续,鄱阳湖流域正面临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洪形势。

7月16日,苏宁易购针对受灾用户、农户和商户,推出了"战汛六条",其中包括泡水家电全国免费上门检测、以旧换新补贴超1亿、开通滞销农产品绿色通道等。

范强不知道这场洪水到底何时退去,但他觉得"很有安全感"。他说,只要险情还在,他还是会继续把装满救援物资的货车开到需要他的地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